【親子教養】一失敗就生氣 孩子好勝心太強無朋友? 父母掌握5教養要點 改變心態提升抗逆力!
面對適者生存的社會,不少父母都希望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力,好在同輩中出人頭地,卻不知往往過於苛求反而引起反效果,導致孩子小小年紀就好勝心過重,難以接受失敗,輸了就發脾氣,導致上學後人際關係變差,得不償失。父母不妨通過以下5個要點,和孩子一同建立良好的競爭心態,提升抗逆力,成為「勝不驕、敗不餒」的積極小孩!
Photo from MamiDaily
一、助孩子理解輸贏的意義
在小朋友的世界裡,「輸贏」觀念更多啟蒙於父母的態度,比如總是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打擊小朋友就萬萬不可取,小朋友只會記住被打壓的感受,形成嫉妒心理,並不理解比較的意義。父母應該做的,是讓孩子明白競爭除了輸贏,學會從失敗中提升自己更為重要。比如在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失敗時,可以先認同抗拒失敗是正常的:「你討厭失敗對嗎?我也好討厭,那我們一起再接再厲好嗎?」
相反,不少父母為了給孩子安慰,都不自覺通過貶低對手來讚美孩子表現,無形中形成孩子高傲心理,因此難以接受挫折。正確做法應該是教導孩子學會欣賞對手,讓他們明白對方是通過自身努力及堅持而贏得勝利,同時意識到自己還有進步空間,形成良好的競爭關係。
Photo from MamiDaily
二、提升孩子自我價值感
得失心過重的小朋友可能會怕失敗而直接放棄嘗試,或是做到一半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廢,全然失去享受過程的樂趣,這無論是對學習或是面對人際關係都帶來嚴重影響。這些特質可能與父母從小灌輸的價值感有關,比如父母總是忽略及否定孩子感受、替孩子做決定、傳遞負面情緒等,漸漸地打擊孩子自我價值,導致孩子渴望被認可的同時又特別在意他人評價,內心極為敏感。這樣的孩子自卑感加重,一點失敗的打擊就會難以負荷。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學會尊重,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並且不吝嗇給予肯定和讚美,讓孩子從關愛中感到滿足,從而形成強大的心理,建立起正面的自我價值感。
Photo from MamiDaily
三、參與群體生活 明白合作意義
有研究表示獨生子女的受挫力比起其他孩子來得低,這是因為父母對子女處處忍讓、寵愛,造成他們唯我獨尊的心態,失去和他人協作的能力。其他得失心重的孩子亦然,若是做任何事都要求別人聽命於他,難免不受其他小朋友歡迎。父母應儘量讓孩子多參與團體活動,使其熟悉和他人互動,學習相互尊重,並且認識到自己在團隊活動中的定位,享受團隊合作的樂趣。
Photo from MamiDaily
四、避免無意義比賽項目
有時候為了鼓勵孩子完成某件事,父母都傾向於通過「比賽」來提升氣氛,比如看誰吃飯快、看誰功課寫得快等,只要贏了就會獲得獎勵,無形間形成孩子扭曲的比較心理,只為讚美或獎賞而努力,同時認為只有贏了才是最厲害的,加上難以處理失敗的失落感,久而久之便凡事愛爭第一。因此父母要避免無意義的比賽項目,並在孩子失敗後正確引導他們釋放情緒,並鼓勵他們再次嘗試,將首要任務放在嘗試的過程,而非獎勵。
Photo from MamiDaily
五、欣賞孩子的長處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鼓勵」是建立孩子自信的基本,與其處處打擊孩子自信,不如安靜欣賞孩子行為,從中了解他們的個性與特質,適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孩子知道父母有注意到他的好,而並非只在乎輸贏。比如,父母可以在親子共讀時注意孩子的表現,「你有很好的專注力喔,爸爸讀錯字你可以馬上發現,還觀察到衣服顏色不同」;或是運動會結束後給予落後的孩子鼓勵,「雖然我們比賽輸了,但你的成績和練習相比有很大進步!」大方、誠懇的讚美不止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長處,也可以幫助他們轉換氣餒的情緒,重振旗鼓!
Photo from MamiDaily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