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重英輕中】香港學生中文持續積弱 小一老師:最大問題佢哋唔識字

【重英輕中】香港學生中文持續積弱 小一老師:最大問題佢哋唔識字

教育路
By edwin.yeung on 31 Mar 2025
Digital Editor

香港「兩文三語」教學政策推行多年,惟成效未算顯著,尤其中小學生的中文水平持續積弱。有小學中文教師表示,要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家長需要付出時間及努力去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才能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

中文積弱|目錄 + 快速連結

有老師表示,小一學生最大問題是識字太少,問題較以往嚴重。Photo from MamiDaily

逾4成多學生中文公開試不達標

香港主流語言為粵語,基本上所用的都是漢字,離奇在絕大部份公開試或評核中,中國語文往往成為「死亡之卷」,就以近三、四年的中學文憑試成績為例,竟然有逾四成多考生考不到入讀大學的最低門檻,比率之高令人咋舌。

  • 以2023年為例,中文科第3級(大學最低要求)的日校考生比例為58.3%(考評局報告),即約41.7%考生未達標。
  • 近五年(2019年至2023年)未達第3級的考生比例均徘徊在40%-45%。

在上水一所小學任教中文科的李老師表示,學生的基礎較以往差了許多,最大問題是不識字。

孩子在面對不認識的中文字時,通常不太敢主動提出發問。Photo from MamiDaily

「我任教的小一學生,他們入學時很多字都不認識。詞彙少、對課堂的理解及參與度不高。」李老師說。

「他們能力較為參差,成績較差的學生會擔心同窗取笑其學習進度慢,便更加不敢發問。久而久之,差距便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難追落後。」李老師續道。

目前香港家長很多為雙職父母,不少小朋友俱由外傭照顧成長,李老師認為孩子會更難接觸正統中文。

現時很多孩子由外傭照顧,較難培伴孩子閱讀中文書。Photo from MamiDaily

她慨嘆:「現今港人重視英文多於中文,與外傭的溝通又以英文為主,用得上中文的場合不多;在孩子面對中文功課問題時,外傭又無辦法作出指導,中文當然持續退步。」

要改善小學生識字問題,李老師表示秘訣在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圖書是最直接識字的方法,奈何現時小朋友普遍愛看手機玩遊戲,閱讀風氣大不如前。」

「父母通常早出晚歸,亦沒有辦法陪伴孩子閱讀,外傭又不諳中文,根本無法解釋不同的單字及詞彙。」

學校及教師的作用有限

很多人會將學生成績差的問題歸咎於老師,對此李老師表示:「現時普遍的學校資源有限,加上疫情關係,早前更要使用視像來上課,老師很難對學生作出單對單的針對性輔導。再者學生留在家中的時間較以往更多,如是者家庭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

她建議父母不論再忙,每周也要抽兩至三天陪伴孩子看書,培養閱讀習慣,「久而久之,他們便會自己主動閱讀,在他們遇到陌生的字詞時,除了主動解釋意思,也要鼓勵他們翻查字典,這樣語文基礎才會打得穩固。」

 

 

父母培伴孩子閱讀,對孩子識字方面大有幫助,從而建立良好語文基礎。Photo from MamiDaily

 

香港學生中文日漸低落部份原因

1. 書面語與口語割裂:

香港日常使用粵語(含大量方言詞彙、語法),但DSE中文科要求標準書面語(基於現代漢語普通話語法)。例如:粵語:「我畀本書你」, 書面語需改為「我給你這本書」。寫作中不慎混入口語易被扣分。

2. 閱讀卷文言文比重高(佔30%):

文言文句式、用詞與粵語白話差異極大,學生需額外訓練。

3. 綜合卷要求「多任務處理」:

需在短時間內整合聆聽、閱讀資料並寫作,對邏輯與速度要求極高。

4. 社會「重英輕中」心態

家長與學生普遍認為英文對升學就業更重要,中文科淪為「達標即可」的科目,投入意願低。

 

延伸閱讀: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