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膚炎】嬰兒頭皮出現紅疹、油垢頭泥? 脂溢性皮膚炎與小兒濕疹靠一招分清!
父母若是發現2至3個月大的小BB頭仔、頸仔、背部等部位出現紅疹及脫屑情況,一般會將此情況定義為異位性皮膚炎(小兒濕疹),但還有一種情況確實常被父母忽略的,那就是與小兒濕疹情況非常相似的脂溢性皮膚炎。究竟兩者有什麼區別,脂溢性皮膚炎又該如何護理呢?
Photo from MamiDaily
什麼是脂溢性皮膚炎?
脂溢性皮膚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又稱為脂漏性皮膚炎,一般發生在滿月至3個月大的嬰兒身上,大部分會在半歲左右逐漸減退。脂溢性皮膚炎成因不明,但推斷與嬰兒內分泌不成熟、皮脂腺分泌異常旺盛、角質增生過度、輕微黴菌(皮屑芽孢菌)感染,以及母親荷爾蒙影響有關。皮膚油脂分泌較旺盛的部位會因油脂及皮屑堆積,而泛紅或出現紅疹,形成一層痂皮。
脂溢性皮膚炎徵狀
罹患脂溢性皮膚炎的嬰兒,徵狀可分為輕微及嚴重。輕微者的發炎情況主要出現在頭部、前額、面頰、眼眉、耳朵、腋下、腹部、股溝和大腿間的皺摺部位,嚴重者則會蔓延至四肢及軀幹部位。嬰兒的皮膚會輕微變紅及黏著油膩的小薄片或黃色的厚鱗屑,形成一層瘡痂。最容易堆積皮屑的部位為頭部,當皮屑在頭皮出現時,一般被稱為「頭泥」。只有少數脂溢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會發癢及讓嬰兒感到不適,他們一般能夠正常吃喝、睡覺,痊癒後也不會留下疤痕 。
Photo from MamiDaily
脂溢性皮膚炎 vs. 異位性皮膚炎
由於脂溢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在發病期及徵狀上都有相似之處,不過最大分別是在於脂溢性皮膚炎一般不會出現痕癢,且多會在半年內自行痊癒,反觀異位性皮膚炎卻會長水泡、痕癢,且徵狀時好時壞,可持續至成年復發。
脂溢性皮膚炎 | 異位性皮膚炎 | |
發病期 |
|
|
徵狀 |
|
|
發病部位 | 頭部、前額、面頰、眼眉、耳朵、腋下、腹部、股溝、大腿、四肢 | 面頰、手肘、膝蓋和身軀(2歲後多出現於頸項和手腳的皺摺部位) |
脂溢性皮膚炎護理
徵狀輕微者,一般無需用藥治療。家長幫嬰兒沐浴時,可用清水替嬰兒清潔皮膚,而無須使用肥皂或沐浴液。每次洗完澡後,記得徹底擦乾皮膚褶皺處的水分,比如股溝及腋下,以免因潮濕造成細菌感染。清潔皮膚後,需要為嬰兒塗上薄薄的水分潤膚霜,保持皮膚滋潤即可。若是嬰兒的頭泥太厚,可將橄欖油塗抹於頭泥上靜候約20分鐘,待頭泥軟化後再以棉塊輕輕抹走。接著,父母可用溫和的嬰兒洗髮液清洗嬰兒頭部,再用梳子清理黏著髮上的頭泥。不過使用橄欖油或其他油性產品時,可先進行過敏測試,以免嬰兒出現過敏反應。
當嬰兒的紅疹面積持續擴大,或是頭皮紅腫發炎,家長便須請教皮膚科醫生,及早控制病情。
Photo from MamiDaily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