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產後抑鬱】憂鬱情緒困擾近八成媽媽 透視產後抑鬱成因+12徵狀+預防+治療

【產後抑鬱】憂鬱情緒困擾近八成媽媽 透視產後抑鬱成因+12徵狀+預防+治療

女性健康
By ashly.eng on 01 Aug 2021
Digital Editor

女性產後抑鬱導致家庭悲劇的事件時有耳聞,加上疫情衝擊,導致女性面臨更大的生活壓力,讓產後抑鬱患病率明顯上升。其中近乎約五至八成女性在產後面對情緒低落的問題困擾,最後約一至二成會發展成產後抑鬱症,並且有0.1%至0.5%的媽媽會出現嚴重的精神障礙,因此不得不防範及治療。產後抑鬱成因未明,但相信與臨床疾病、心理因素、社會因素或育兒因素相關,儘早察覺產後憂鬱徵狀,將有助辨識產後抑鬱,提早預防及治療。


 


產後抑鬱症及產後憂鬱情緒原因Photo from MamiDaily

產後抑鬱症原因

與其他情緒障礙疾病一樣,產後抑鬱症沒有既定的成因,任何媽媽都有患上產後抑鬱症的風險,但以下幾個因素都容易增加患上產後抑鬱的風險:

  • 過去曾有抑鬱症、焦慮症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 前胎曾患上產後抑鬱症
  • 懷孕過程中已有焦慮或憂鬱傾向
  • 性格較為內向焦慮,不善於交際,或有社交障礙者
  • 社會資源不足者
  • 家庭關係不和睦(家暴、夫妻關係不佳、婆媳關係不佳等)
  • 生活遭遇重大事件(親人離世、早產、胎兒夭折、失業、婚姻家庭問題、嬰兒有先天性疾病等)

 


產後抑鬱症造成媽媽情緒低落Photo from MamiDaily

產後情緒問題類別

女性生產後受到荷爾蒙轉變影響,加上照顧嬰兒及家庭的雙重壓力,容易產生情緒問題。低落或不穩定的情緒不僅影響媽媽本身的精神狀態,還會導致日常生活及工作受阻,以及影響夫妻關係,甚至影響育兒能力。從最初級的鬱悶情緒開始,可發展成產後抑鬱症,亦有特殊案列會出現產後精神病,除了產後情緒低落,後兩者皆需醫療照護。

 

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

  • 產後情緒低落影響約三至八成女性。
  • 一般出現於產後的第3或第5天,為期短暫,能在短期內恢復正常情緒。
  • 媽媽出現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焦慮、容易哭泣、疲憊、失眠、做噩夢等。

 

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 影響約一至二成女性。
  • 通常在產後六星期內出現,但亦可以在產後一年內發生,病徵可持續數週至數月。
  • 媽媽經常情緒不穩定(憂鬱、暴躁、難過、容易哭);疲倦、失眠;無法專注,常覺得無法應付生活,有罪惡感或無價值感,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自覺無法照顧好嬰兒;嚴重者有輕生念頭。

 

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

  • 每一千位產婦中,約有1至2位患者。
  • 一般在產後兩週內出現,病情迅速且嚴重,徵狀持續數週至數月。
  • 患者情緒激動且不穩定;出現幻聽、幻覺、妄想(被害及傷人),也會有傷害自己、嬰兒或家人的念頭。

 


產後抑鬱症及產後憂鬱情緒原因及徵狀解析Photo from MamiDaily

產後抑鬱症主要病徵

產後抑鬱症大部分病徵與普通的抑鬱症相同,輕微患者容易將徵狀與照顧嬰兒產生的疲憊、壓力混淆,而嚴重患者則會深受精神折磨,也會產生更多負面行為,無論是患者本身或是伴侶都需要多留意,避免將產後抑鬱症與一般的情緒低落混為一談二錯過最佳治療期。

以下為產後抑鬱症的主要徵狀,然而需要明白的是,每個患者都會有不同的病情,未必每個病徵都會在患者身上體現。

  • 情緒低落(沮喪、憂愁,無故哭泣、欲哭無淚)
  • 急躁、憤怒、不安
  • 對以往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
  • 對丈夫或孩子表現冷淡或有敵意
  •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 自責內疚
  • 食慾不振
  • 失眠或早醒
  • 經常感到疲倦及缺乏活力
  • 難以集中精神及作出決定
  • 自責內疚
  • 以上情況持續多於兩星期,並明顯影響日常生活。

 


預防產後抑鬱症,重拾幸福家庭生活Photo from MamiDaily

預防產後憂鬱

如上所述,近乎8成的媽媽受產後情緒低落影響,近2成面對產後抑鬱症之苦,因此防範產後情緒問題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重視的課題。

首先,孕育新生命應該是值得期待及欣喜的事,無論是孕婦或是丈夫,都應該調適心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懷孕及育兒。為避免對照顧嬰兒及身分轉換的焦慮或壓力,父母在生育前都應該有充分準備,包括財務安排、工作分配等,以免產後出現分歧,影響孕婦情緒。父母也應該學習更多懷孕、分娩及育兒知識,才能更快適應新生活。

媽媽應該安排更多休閒活動,讓身心獲得更充分的休息,釋放壓力,避免過度疲倦或睡眠不足,導致快樂荷爾蒙分泌下降。此外,夫妻間也要有良好的溝通,以便能夠互相支持,妻子要適度向丈夫說出心裡感受,也可尋求幫忙,而丈夫亦要主動分擔妻子的負擔,幫忙照顧嬰兒或做家務。

媽媽不妨多和其他產後媽媽交流,分享育兒經驗及心情,不僅能獲得更多育兒經驗,還可擴展社交圈,讓生活更多姿多彩。

 


產後抑鬱症及產後憂鬱情緒原因、徵狀Photo from MamiDaily

尋求醫療支援

產後憂鬱雖可預防,然而當發現產後情緒低落持續兩星期以上時,就應該尋求醫療支援,除了可致電所屬區域的母嬰健康院,評估情緒狀況及轉介合適的服務,也可向其他社會團體或私人證所尋求專業評估及治療。患者越早開始治療,治癒的機會就越高。以下附上政府機構的輔導服務及求救熱線:

輔導服務及求救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 2222
生命熱線 2382 0000
社會福利署24小時熱線 2343 2255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 (24小時) 2466 7350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24小時資訊熱線 2112 9900
衞生署母乳餵哺熱線 3618 7450
衞生署健康教育專線 2833 0111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