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親子溝通】情緒激動時不急開口、讓孩子表達感受、想法 親子溝通中5個重要步驟

【親子溝通】情緒激動時不急開口、讓孩子表達感受、想法 親子溝通中5個重要步驟

產前產後 育嬰貼士
By Sarah on 04 Nov 2020
Digital Editor

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對話時經常好勞氣?覺得小朋友講極唔聽?其實小朋友終究不是大人,要和孩子溝通,首先應該要用他們聽得懂得語言。若用錯方法,小朋友理所當然會抗拒。著名蝪銷親子書《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技巧》針對親子對話的問題給出實際建議,家長們快來了解!

親子溝通Photo from MamiDaily

首先,父母得先打破慣性,釐清無法對話的人,究竟是小朋友還是父母本身?若一開口就被孩子的情緒打斷,是不是代表你想傳達給孩子的關心,和真正說出口的愛有落差?作者除了論述對話理論外,更以實際對話示範,希望父母學習技巧的同時,更能透過練習並活用於生活之中。

親子對話的5個重要步驟

第1步:停一停
若父母總是用威嚇的方法以求迅速解決問題,雙方的對話自然難以展開,嚴重破壞親子關係。面對衝突,不急着處理,先停一停先穩定好自己的情緒。急着以「父母」的權威去處理小朋友的爭執而開啟的「對話」,不是真對話,那只是想要孩子「聽話」或「假對話」。

傳統的親子對話,父母習慣以高壓方式去表達,只想趕緊解決問題,因此認定高壓的語言,恫嚇威脅孩子,就能把問題壓下去。但事實證明,壓下去的,是孩子對父母的尊敬;壓不下的,是憤怒與不滿、是孩子的怒吼和哭聲。這便是傳統對話的困境,因為父母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上調音量,想利用聲量鎮壓所有叛逆的孩子。

親子溝通Photo from MamiDaily

第2步:找尋時機
進行對話的時機應該如何判斷?下面是3個「適合對話」的要點,想進入對話的父母,可以時刻檢視當下狀態是否符合這些要點:

1.大人內在平穩
這是最關鍵的要素,只要能確立家長自己的情緒「平穩」,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對話的好時機。內在平穩才能以包容的心態、眼光去解讀小朋友行為背後的訊息。

2.孩子情緒平穩
啟動對話時,不宜選擇小朋友情緒正在高漲的當下。因為此時孩子的理智、聽力等認知系統都呈現自動關閉的狀態,再多的語言都是無效的。當孩子情緒在此狀態,他們最需要的是發洩情緒。父母此時只需陪伴孩子,等待他們情緒平穩後,再開啟對話。

3.目標與意圖
對話的目標應該設在「陪伴」、「引發孩子覺察」,這樣說話的語氣和節奏便不會過於急躁。如果目標設在「解決問題」,為了想盡快抵達目標,內在就會急躁,語氣便會顯得不耐煩,面不耐煩的情緒又讓對話節奏更顯煩躁、激動,這樣不斷的惡性循環自然不能進行好的親子對話。

第3步:善用發言權
發言權得來不易,許多父母為了搶發言權,劈頭就想展現權威,以雷霆萬鈞之勢做開頭,教訓孩子太過吵鬧,結果下場是:語言表達不善的小朋友會以崩潰情緒回應,大吵大鬧,最後父母灰頭土臉收場。

但同時更多父母得到寶貴的發言權,卻不懂運用,一拿到發言權,舊有的責罵模式立刻上身,以權威的方式教訓孩子,這不僅浪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發言權,也讓自己重返最初的困境,孩子也會以情緒對抗,根本無法溝通。對話時,記住以下「3不1要」口訣:

「不」要總是想解決問題
「不」要用自己的觀點評價小朋友
「不」要給小朋友答案
「要」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說

親子溝通Photo from MamiDaily

第4步:讓孩子說話
小朋友經過自己的思考所說出來的答案,表示願意為此答案負責,情緒便不會扭曲變形。由孩子嘴巴說出的觀點與評判,他們才會信服,遠比父母憤怒咆哮指責,更能覺察錯誤。傳統的親子對話,經常是父母以「自己的價值判斷」,來詮釋他們所看到的事物,剝削小朋友的思考和表達機會。

第5步:表達理解和認同
當小朋友向大人提出要求時,家長們的回應不是「答應」就是「否定」。其實只要先和孩子做出連結,即興他們一起解立同理心,讓他們感覺被理解、不至於孤單後,再表他們應該遵守的規範,或不能跨越的界線。如此一來,孩子便能滿足到關愛的需要,又能願意遵守規矩。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技巧》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