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習技巧】考試旺季助攻 多元感官刺激比死記更有效 家長必學的5個子女溫習技巧
學校考試如火如荼,雖然不少當代家長都明白「求學不是求分數」的道理而不會過份催谷孩子,但也不代表小朋友可以隨便寫寫毫不準備,因為評估考試確是讓爸媽了解子女學習進度的好機會,所以溫習是少不了的過程。但要如何溫習才最有效果呢?
Photo from MamiDaily
很多家長都以為溫習時間越長越好,但其實溫習是有技巧的。如果用錯方法,即使整天坐在書桌前也不能讓知識記在腦袋中。爸媽想提升小朋友的溫習效率,便要緊記以下小貼士。
1/ 「說」比「背」更有助記憶
不少外國研究指出,聲音有助學習及記憶。所以當小朋友溫習時,與其死背,倒不如鼓勵孩子把書本內容利用朗誦方式記入腦,這個讓聲音刺激記憶的方法比小朋友默默看着書本更有效,因為在聽、說的過程中能刺激大腦不同部位與運作。
另一方面,爸媽亦可以透過與子女互動對答的溫習方式,讓小朋友重新消化及組織學習內容以增強記憶。孩子亦可變身為小老師,教父母一遍學習內容,更能鞏固記憶。
Photo from MamiDaily
2/ 做試題比死記硬背更有效
本地家長熱衷於買練習,其實這是一個不錯的記憶方法。相比背誦的溫習方法,利用做試題練習,更能令孩子學習如何把知識應用實踐。雖然理解有助於記憶,但不能替代記憶,孩子通過反覆練習、重復性學習,才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做試題其實是不斷提取記憶的複習過程,可以讓大腦在正式考試時更迅速地提取記憶。另一方面,做試題可以讓爸媽知道小朋友的強弱項,並針對弱點而加強練習。
Photo from MamiDaily
3/ 定期複習
大腦在記憶新知識後,如果不及時複習,遺忘便會迅速發生。這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 所揭示的規律。該曲線由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提出,它表明遺忘的過程在記憶之後立即開始,並且最初的遺忘速度非常快,隨後逐漸減慢。
子女剛學到的知識,若不加以複習,在短時間內就會遺忘大部分。隨著時間推移,遺忘的速度會減緩,但仍在持續。每一次及時且有效的複習,都能顯著減緩遺忘的速度,並鞏固記憶痕跡。複習能讓孩子將短期記憶逐步轉化為長期記憶。
Photo from MamiDaily
4/ 多元感官刺激
常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這句意思是單純依賴視覺(看書)或聽覺(聽講)進行學習,效果未算最佳,最好是有意識地調動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動覺,甚至嗅覺和味覺)共同參與學習過程時,大腦會接收到更豐富、更多維度的信息刺激,從而建立更強大、更持久的記憶網絡。
- 把課文內容,以圖像、圖表、模型等表達。
- 可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重點、難點、關鍵詞、公式等,使視覺信息更有層次。
- 在學習歷史課時,參觀歷史古蹟、博物館、自然保護區等,將書本知識與現實體驗結合。
- 同樣道理,在學習植物知識後,帶孩子去公園觀察就是最好的溫習。
- 將知識點寫在便條紙上並進行分類、排序、黏貼:這種動手整理的過程有助於理清邏輯和記憶。
- 允許孩子使用安全的教育App或觀看相關影片
Photo from MamiDaily
5/ 緊記充足休息
很多有關記憶的研究均顯示,大腦需要充足休息才能夠形成記憶。眾所周知,睡眠會影響一個人習得和保持新技能的方式,缺乏睡眠的人,創造力和決策能力都會變差,反之在學習、訓練後睡一覺,可以有更佳表現。所以即使小朋友未完成溫習範圍,也不要減少孩子的休息時間,在溫習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應該讓孩子複習重點然後趕快休息。
家長別以為睡覺等於不學習,大腦在我們睡眠時仍不斷工作,在快速動眼期睡眠(rapid-eye-movement,REM),大腦的神經元送出各種電流訊號彼此交談,忙碌程度不下於清醒,這程序對「記憶的整序和強固化」很重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