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小學】「二線仲谷過一線!」家長呻小學功課多到癲 網民嘆:香港地無Happy School

【小學】「二線仲谷過一線!」家長呻小學功課多到癲 網民嘆:香港地無Happy School

教育路
By Dara on 10 Nov 2025
Deputy Managing Editor
當自己成為父母,才明白父母的喜怒哀樂,以及無私的愛!

為減低子女的學業壓力,近年不少父母不再盲目追捧熱門一線學校,反而轉投二線小學。最近有家長指出,原以為二線小學壓力會相對較小,未料功課量驚人,英文默書亦異常頻密,網民指出一個現實:所謂的二線學校可能比一線名校更「谷」。

二線小學好谷|目錄 + 快速連結

以為二線小學=輕鬆?家長呻每日10份功課+密密默書,一點都不輕鬆Photo from MamiDaily

所有學校都一定「谷」?

事主在FB專頁「70校網 ( 屯門區 小學,升中 討論交流園地 )」發帖,指小朋友就讀的學校,明明不是一線學校,卻「勁谷」,事主說:「功課量多到每日10份以上,一個月英文默書2次,唔係月頭同月尾,係默完隔幾日再默,真心痴線,一線就話預咗硬食,呢間二線炸,都唔知係咪想谷到變一線。」

這篇帖文迅速引發了廣大家長的共鳴,留言區幾乎一面倒地揭示了一個現實:無論讀「幾多線學校」,都一定「谷」,因為「一線谷,二線想升上去所以谷,三線唔想殺校,所以都係谷」。

無論讀「幾多線學校」,都一定「谷」?Photo from MamiDaily

學校承受着不同壓力

帖文下,網民一針見血地指出事主的迷思。「二線無人話會輕鬆啲架,反而仲谷」、「不嬲都話二線仲谷過一線,不過好多人唔信咋嘛」。網民們分析,在香港的教育競賽中,不同線的學校其實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壓力:

一線學校: 本身已是名校,收生優良,教育資源充足。它們的「谷」往往是全方位的,但可能「谷得黎有成效」,學生基礎較好,未必覺得極度辛苦。

二線學校: 處於最尷尬的爬升期。為了追趕一線學校的聲譽和派位成績,它們往往需要用盡全力,「谷」學術表現,因此功課量和測考頻率可能比一線更為密集。

三線學校: 則面臨收生不足、甚至「殺校」的生存威脅。為了保住學校,它們同樣需要「谷」成績來吸引家長,根本無法「Happy」。

 

「Happy School」的兩難

有網民建議,若事主無法承受這種壓力,不如選擇「Happy School」。然而,這個建議立即引發了另一場關於「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的辯論。
不少過來人警告,如果小學六年過得太輕鬆,當孩子升上(特別是Band 1A)中學時,將會面臨適應困難。「如果小學開心咗六年,到中學先發現程度差太遠,到時想追都難,到時仲唔快樂」。他們認為,小學階段適度的「谷」,是在為中學的學習模式接軌,讓孩子提早適應壓力,「如果咁chur可以升到1a學校係值得」。

如果每日有10份以上功課確實太多,尤其對低年級而言是極大負擔Photo from MamiDaily

功課量與默書量的界定

對於事主抱怨的「每日10份功課」和「一個月英文默書2次」,網民的看法則有所分歧。
大部分家長都認同「每日10份以上功課」確實太多,尤其對低年級而言是極大負擔。但對於「一個月默書2次」,許多來自一線學校的家長卻表示「唔算多啦」、「已經算少」。有家長分享:「我小朋友1星期中英各1次,每日都有8至9樣功課,一線係正常嘅。」

總括而言,在「間間都谷」的大環境下,與其追求「一線」或「二線」的標籤,不如更深入地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並客觀評估自己孩子的能力與抗壓性,尋找最適合的學習路徑。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70校網 ( 屯門區 小學,升中 討論交流園地 )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