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人際交流】孩子害羞怕生 交流不敢直視別人?專家教3個肢體技巧 練出自信姿態與人際魅力

【人際交流】孩子害羞怕生 交流不敢直視別人?專家教3個肢體技巧 練出自信姿態與人際魅力

家庭關係
By peiyee on 17 Oct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在現代社會,許多孩子雖然能熟練操作平板和手機,卻在真實人際互動中顯得格外拘謹。家長常會擔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太害羞?」「為什麼他總不敢看著別人說話?」其實,社交能力並非天生,而是可以透過練習培養出來的。肢體語言專家 Vanessa Van Edwards 分享了3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學會自信地表達自己,並在互動中更自然地與人建立連結。

孩子人際交流 | 目錄 + 快速連結

許多孩子雖然能熟練操作平板和手機,卻在真實人際互動中顯得格外拘謹Photo from MamiDaily

一、幻想「披上斗篷」

Van Edwards 建議家長讓孩子在走進房間前,先想像自己「披著一件超級英雄的斗篷」——肩膀打開、抬頭挺胸、不駝背。這個小小的想像練習,能幫助孩子在潛意識中調整姿態、建立自信。

研究顯示,採取開放、挺直的姿勢能改善情緒並提升自尊;相反地,長期駝背或縮頭縮頸的姿勢,會讓人更容易懷疑自己。Van Edwards 認為,這項「斗篷技巧」其實是一種心理捷徑,讓孩子透過身體動作感受到力量與安全感。當孩子能夠挺直身體走進教室或新環境時,那份自信會自然地流露出來。

想像自己「披著一件超級英雄的斗篷」——肩膀打開、抬頭挺胸、不駝背Photo from MamiDaily

二、「握手」建立連結的力量

在數位化的時代,孩子能與許多人線上互動,卻越來越少有面對面的接觸。Van Edwards 因此特別強調握手的重要性。她教孩子在握手時拇指朝上,用力像握住棒球一樣。這個小動作,不只是禮貌,更是一種傳遞信任的方式。

根據伊利諾大學的研究,握手能提升人際互動的正面印象,並刺激大腦釋放「催產素」——也就是能讓人感到親近、信任的「連結荷爾蒙」。對孩子來說,這樣的身體互動能幫助他們在社交中感到更自然、更放鬆。

不過,Van Edwards 也提醒,若孩子對觸覺敏感或有自閉特質,握手可能會讓他感到不舒服。這時可以改成揮手、碰拳,或用言語問候,效果同樣好。重點在於建立人際互動的意願,而非形式。

這樣的身體互動能幫助他們在社交中感到更自然、更放鬆Photo from MamiDaily

三、眼神練習

很多家長會提醒孩子「要看著別人說話」,但對孩子來說,這句話往往抽象又尷尬。Van Edwards 提出了一個更自然的方式:讓孩子在對話時觀察對方的眼睛顏色,之後再問他「對方的眼睛是什麼顏色?」

這個小遊戲看似簡單,卻有深遠的效果。研究指出,良好的眼神交流與孩子的語言發展及社交理解力密切相關。透過這個「找顏色」的任務,孩子會更主動地觀察對方,並以好奇而非壓力的心態與人互動。

當然,對某些孩子而言,直接的眼神接觸可能會造成焦慮。若孩子因此感到不適,家長可鼓勵他改看對方的額頭、鼻子或嘴巴,只要能專注聆聽、面向對方,都能達到交流的目的。

良好的眼神交流與孩子的語言發展及社交理解力密切相關Photo from MamiDaily

社交是理解與連結

許多父母以為社交能力會自然成長,但心理學家 Paul Schwartz 博士指出,超過一半因情緒或行為問題被轉介輔導的孩子,其實在人際互動上都有困難。人際連結不僅是交朋友的技巧,更是理解他人、建立同理心的重要基礎。

研究也發現,孩子會從父母的互動中學習溝通方式。當家長能以穩定的情緒與真誠的態度對待他人,孩子自然會模仿並內化這些行為。換言之,父母不僅是教導者,更是孩子學習社交的榜樣。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

Text: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