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提升抗逆力】孩子常常「輸唔起」?3大妙法 讓孩子平靜面對挫折

【提升抗逆力】孩子常常「輸唔起」?3大妙法 讓孩子平靜面對挫折

教育路 教育心得
By Miss Trista on 16 Oct 2025
幼師專業與媽媽實戰經驗,陪伴你與孩子共築成長路

「這個遊戲一點都不好玩,我不要玩了啦!」當孩子因輸掉遊戲而發脾氣,許多父母都會感到無奈。為什麼孩子這麼在乎輸贏?其實,這並非無理取鬧,而是他們對挫折的調適能力尚不成熟。孩子害怕輸,是因為他們將輸贏簡化為「我好/我不好」,同時也渴望得到別人的讚賞,他們難以壓抑失落感,又或者覺得「没面子」。然而,人生不可能永遠是贏家。學會「輸得起」,比起學會如何去贏更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這種坦然面對逆境的勇氣呢?

提升抗逆力 |目錄 + 快速連結

孩子可能因為輸掉一場遊戲而發脾氣,需要成人耐心引導。Photo from MamiDaily

1. 接納情緒,同理感受:成為孩子的情緒安全網

當孩子因為失敗而情緒失控時,他們已經夠難受了。這時候,指責只會讓他們感到更受挫、更難堪。我們應先接納他們的情緒,讓他們知道,這種感受是正常的。

練習同理心對話

當孩子因為輸掉遊戲而哭泣時,不要急著說「有什麼好哭的」,而是可以溫和地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因為你很想贏,對嗎?」這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並慢慢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遇到挫折,成人可以接納孩子的情緒,讓他們知道感到難過、失望是正常的。Photo from MamiDaily

引導孩子表達

如果孩子有足夠的表達能力,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感覺。例如:「可以告訴我你心裡是什麼感覺嗎?是有一點點不開心,還是很生氣?」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將抽象的情緒具體化,進而找到疏導的方法。

2. 重視過程,肯定努力:從「結果導向」轉向「過程導向」

孩子在意輸贏,有部分原因在於父母的態度。如果我們只在孩子贏時大力稱讚,輸時卻流露出失望,孩子會產生錯誤的連結,認為只有贏了才值得被愛與肯定。

強調「享受過程」

讓孩子明白,遊戲的樂趣在於過程本身,而不只是結果。可以說:「我看到你很努力地在思考怎麼走下一步棋,這讓我很欣賞。」

肯定孩子的進步

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例如,可以說:「你這次的表現比上次更好了,雖然沒有贏,但你已經進步很多!」這能讓孩子將注意力從輸贏的結果,轉移到自身的成長。

欣賞孩子的努力

告訴孩子,欣賞他們所付出的努力。當他們專注於一件事情時,即使最終沒有贏,我們也可以說:「你真的很努力在練習,看到你這麼認真,媽媽感到很驕傲。」這能讓孩子將注意力從輸贏的結果,轉移到自身的成長。

3. 以身作則,解決問題:為孩子示範如何面對挫折

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我們面對挫敗的態度,就是教導孩子最好的教材。

化挫折為成長機會

當我們自己遇到問題時,可以向孩子分享如何應對。例如,如果不小心烤焦了蛋糕,可以笑著說:「好可惜!不過沒關係,媽媽已經學到這次烤太久了,下次一定可以烤得剛剛好。」這能讓孩子學習到,即使失敗了,也能保持樂觀,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成人犯錯時,正正是一個良好機會教育孩子經歷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最重要是從錯誤中學習。Photo from MamiDaily

鼓勵再次嘗試

讓孩子明白,輸了並不丟臉,重要的是不要逃避。可以鼓勵他們:「比賽本來就是有輸有贏,有時你贏,有時我贏。要不要再試一次?」這能幫助他們建立越挫越勇的勇氣。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我們也應引導孩子主動解決問題。當他們犯錯或遇到困難時,可以鼓勵他們:「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真正的問題,不如我們一起想想辦法。」這能讓他們以積極的心態解決問題。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嘗試解決問題。Photo from MamiDaily

培養抗逆力,從日常點滴做起

從好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好勝心是一種激勵自己的動力,但同時,也需要「輸得起」的胸襟與勇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需要刻意讓孩子贏,應該讓他們體會「有輸有贏」本來就是常態。當孩子能從小樂觀、從容地看待成功與失敗,他們將能擁有不怕挫折、奮勇向前的人生態度,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