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學習】仔女「英強中弱」點算好?高小家長求助引共鳴 網民獻兩大出路與改善中文大法

【學習】仔女「英強中弱」點算好?高小家長求助引共鳴 網民獻兩大出路與改善中文大法

家庭關係
By Dara on 03 Oct 2025
Deputy Managing Editor
當自己成為父母,才明白父母的喜怒哀樂,以及無私的愛!

「英強中弱」的現象在香港學童中越趨普遍,如果沒好好處理,升至中六考DSE時,中文科容易成為「死亡之卷」,影響能否入讀大學。一名高小家長上網求助,她的孩子花了很多時間溫習中文,成績強差人意,帖文瞬間觸動了無數有着同樣煩惱的家長神經。

英強中弱|目錄 + 快速連結

子女在英語相關科目上游刃有餘,但在中文科目舉步維艱Photo from MamiDaily

英強中弱情況普遍

家長在FB專頁「全港・升中一家長互助群組」發帖,她讀高小的孩子有英強中弱懸殊的問題,「小朋友英文基本上唔使點溫書都有9字頭,用英文的科目(例如science),基本上快溫已可9字頭,但中文完全反轉,用8成時間溫中文,都係7-8字頭徘徊」。家長擔心,孩子升上中學後,中文成績會更慘烈,成為學習鴻溝,於是上網詢問應該如何改善?

這篇求助帖觸動了無數有着同樣煩惱的家長神經,現時香港現象,學童在英語相關科目上游刃有餘,但在中文及人文學科上卻舉步維艱。這種「偏科」情況,不僅讓小朋友的學習自信心受挫,也讓家長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卻徒勞無功。隨着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這道「死亡之卷」的壓力逼近,家長們的憂慮也與日俱增。

有網民主張從根本入手,提升子女的中文能力Photo from MamiDaily

為中文能力「對症下藥」

帖文出現後,不少「過來人」溫馨獻策,建議主要可分為「針對性改善」與「策略性選擇」兩大方向,為處於十字路口的家庭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針對性方面,首先網民主張從根本入手,提升子女的中文能力。他們認為,盲目操練不如精準改善。家長應仔細分析子女的試卷,找出弱點所在。究竟是認讀的字詞量不足、書寫困難、閱讀理解能力弱,還是缺乏答題技巧?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有效提升。

想改善中文,不能忽略「朗讀」的力量,多位家長分享成功經驗,指出「讀出聲」是學好中文的法寶。尤其在小學階段,堅持朗讀課文或課外讀物,有助孩子掌握中文的語感、節奏和氣勢,比默讀效果更佳。「讀書真的要讀出聲,尤其小一至小三的學生,先讓他們掌握中文的語感」、「幼稚園開始一星期幾日讀伊索寓言同世界偉人傳佢聽,小學一二年級開始調返轉叫佢讀比我聽,佢中文成續同英文成績好平均都係九十幾分,而且佢會鍾意中文」。

「讀出聲」是學好中文的法寶Photo from MamiDaily

語文需要長時間「浸淫」

最重要一點,語文學習需要長時間「浸淫」。家長不妨鼓勵子女廣泛閱讀不同類型的中文書籍,而不僅僅是教科書。亦有建議指出,多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有助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除咗睇書,如果係預備上中學就要留意多啲中國文化,你學語文一定要加上文化,先至可以學得好」。

不少學童最怕做閱讀理解,家長宜教授拆解應試技巧,分析不同題型(如詞語填充、選擇題、長問答),並總結出相應的解題技巧,訓練他們準確捕捉題目要求。

家長應仔細分析,子女究竟是認讀的字詞量不足、書寫困難、閱讀理解能力弱,還是缺乏答題技巧?Photo from MamiDaily

兩大出路「揚長避短」

另一方面,網民亦提供「策略性選擇」,即為子女「轉跑道」,在升學上提出兩大出路:轉投國際課程及鎖定優秀英文中學,讓孩子揚長避短。最多人建議轉投國際課程 (如IB / GCE A-Level),既然中文是弱項,與其在本地課程中痛苦掙扎,不如及早轉到開辦國際文憑(IB)或英國高考(GCE A-Level)課程的直資或國際學校。這些課程對中文的要求相對較低,更能發揮子女的英語優勢,為將來海外升學鋪路。

此外, 若決定留守本地學制,升讀一所優秀的英文中學成為首要目標。這樣至少能確保子女在其他科目上,能繼續以自己擅長的英語為學習媒介,減輕學習壓力。

不過網民提醒,若未能進入理想的英中,子女在本地學制下將要面對更深奧的文言文和艱深的考評模式,學習過程只會更加吃力,形成「痛苦輪迴」。最後有家長溫馨提示,事主的孩子中文科能取得七、八字頭的成績已相當不錯,別過於焦慮。重要的是找到適合子女的學習方式與升學路徑,讓他們能發揮所長,建立自信,而非被弱項拖垮學習的樂趣。

 

轉讀直資或國際學校,更能發揮子女的英語優勢Photo from MamiDaily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全港・升中一家長互助群組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