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教養貼士】寶寶在街上尖叫令人精神崩潰? 簡單5招,化解父母無助、尷尬時刻

【教養貼士】寶寶在街上尖叫令人精神崩潰? 簡單5招,化解父母無助、尷尬時刻

教育路 教育心得
By Miss Trista on 30 Sep 2025
幼師專業與媽媽實戰經驗,陪伴你與孩子共築成長路

在育兒的路上,許多家長都曾遇過孩子尖叫的情況——在家裡尖叫令人心煩意亂,在公眾場合尖叫更可能引來旁人奇異的目光,讓父母感到尷尬甚至無助。但其實,尖叫並不代表孩子「不乖」,而是他們尚未具備成熟語言能力時,用來表達情緒或需求的一種方式。對孩子而言,尖叫是語言發展前的溝通形式,也是他們探索世界、表達自我最直接的反應。

解決尖叫問題 |目錄 + 快速連結

寶寶在公眾場合尖叫可能會令父母手足無措。Photo from MamiDaily

找出尖叫原因方能對症下藥

想幫助孩子戒掉尖叫的習慣,第一步是理解他們為何會尖叫。當我們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與需求,就能更有方向地引導他們學習溫柔表達,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尖叫原因。

1. 生理需求未滿足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當寶寶感到肚子餓、尿布濕了、想睡覺或身體不舒服時,尖叫是最直接的求助訊號。

生理需要未滿足是寶寶尖叫的常見原因。Photo from MamiDaily

2. 表達情緒

隨著年紀增長,寶寶會開始用尖叫來表達興奮、不滿、憤怒或挫折感。他們可能因為玩具被拿走而生氣,也可能因為看到喜歡的東西而興奮地尖叫。

寶寶可能因為玩具被收走而生氣。Photo from MamiDaily

3. 吸引注意

寶寶很快就會發現,尖叫能讓大人迅速把目光轉向他們。這時,尖叫就成了他們尋求關注、希望被抱抱或希望你陪他玩的一種手段。

4. 單純好玩

有時寶寶只是在探索自己的發聲能力。他們會發現自己可以發出這麼大聲的聲音,純粹覺得有趣而反覆尖叫。

簡單五招,協助孩子改善尖叫行為

明白孩子為何尖叫之後,父母就可以開始用一些溫柔又實用的方法,幫助他們學習更好的表達方式,以下四招,讓你一步步陪孩子走過尖叫期。

1. 提前預告,讓寶寶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在轉換活動前,家長可以預先給予口頭預告,幫助孩子建立心理準備。例如:「我們再玩兩次滑梯,就要準備回家囉。」這類型的提示能讓孩子有時間調節情緒,有效避免因突然中斷活動而引發的失控行為。透過這種方式,父母不僅建立了清晰的互動規則,也建立了良好溝通的橋梁,讓孩子在安全感中學習過渡與配合。

2. 保持冷靜,給予正確回應

當寶寶尖叫時,家長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立刻大聲喝止或給予負面反應。先觀察寶寶尖叫的原因,是生理需求還是情緒表達。如果是需求,應立即給予回應,例如換尿布或餵奶,同時溫柔地告訴他們:「媽媽知道你不舒服,但你可以用說的,或用手勢表達。」

3. 幫助他們認識情緒

當寶寶因為情緒而尖叫時,可以幫他們說出感受:「你很生氣對不對?因為你的玩具被收起來了。」這能幫助孩子將情緒與詞彙連結起來,學會用語言來表達感受。

4. 引導他們用其他方式表達

平時可以教導寶寶用說話、手勢或點頭搖頭來表達需求。例如,在他們指著水杯尖叫時,可以引導他們說「水」,並給予稱讚。

平時可以引導寶寶用動作和語言代替尖叫來表達自己。Photo from MamiDaily

5. 忽視與轉移

如果確定寶寶的尖叫只是為了吸引注意或純粹好玩,可以採取「溫和忽視」的策略,不要給予任何反應,並轉移他的注意力,例如拿一個有趣的玩具給他,或帶他到另一個房間。當他安靜下來時,再給予擁抱和讚美。

請記住,寶寶的尖叫並不是育兒失敗的證明,而是他們成長過程中自然的一部分。每位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都會遇到類似的挑戰,你並不孤單。然而,切勿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認為只要提醒孩子幾次,他們就會立即改變,習慣需要時間去養成,請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陪伴他們慢慢練習,傾聽尖叫背後的情緒與需求,並溫柔地引導孩子學習表達自己,你會發現,那些曾經刺耳的聲音,其實是孩子努力溝通的痕跡,也將成為他們成長旅程中最動人的樂章。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