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問題】7歲女遇事只會發出哀鳴 不願開口說明 爸媽次次都要猜感崩潰 網揭關鍵行為問題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會用語言表達需求是一項重要能力,但澳洲一對父母卻面對著截然不同的困境——他們7歲的女兒,從不主動說出問題,總是默默靠近他們,然後只發出哀怨的聲音,卻遲遲不開口。這樣的情況,讓他們疲憊不堪,也逐漸失去耐性。
Photo from MamiDaily
女兒遇到事情不開口求助
這位媽媽在Reddit發文求助,表示女兒每次遇到困難,例如電視壞了、找不到東西、拿不到玩具時,都不會說明情況,而是用類似哀鳴的聲音站在父母身旁。即使父母主動詢問,她仍然不開口,只持續發出聲音,彷彿在等待對方猜中問題。
「我們通常要猜上十五至二十分鐘,直到她情緒失控、跺腳大哭,才會邊哭邊說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媽媽說道。令她無奈的是,這些問題往往都是可以輕易解決的小事,只要孩子早點說出來,根本不需要經歷一場混亂的「情緒猜謎」。
Photo from MamiDaily
女兒無任何障礙 父母也從未打罵
媽媽強調,他們從未在孩子說出需求後責罵過她,也經常鼓勵她用語言表達感受。然而,不論他們如何重複這番話,女兒仍總是選擇「發出聲音但不說話」的方式來求助。
她表示,孩子並無發展遲緩、自閉症或語言障礙,情緒反應也大致與同齡孩子相近。「我們真的很困惑,這樣的情況對我們來說太耗精神了,也影響了彼此的相處。」
Photo from MamiDaily
網民建議父母停止配合這場猜謎
對此,不少網民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網民指出,這樣的行為有時也可能反映孩子渴望獲得注意與陪伴:「七歲仍以發出聲音代替說話,確實超出常態範圍。若已排除語言與發展問題,可能是她從小學會這樣能換來幫助與關注。」建議父母檢視日常是否有足夠的高品質親子時間,例如一起遊戲、聊天、共讀等,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就不需要用「發出聲音」這種方式爭取關注。
Photo from MamiDaily
有家長提醒,父母過去「陪她猜出答案」的互動方式,其實無形中強化了這種行為,讓孩子認為「不說話也能解決問題」。他們建議父母停止配合這場猜謎,轉而建立新的規則:「告訴她『當你準備好說出來,我就會幫你』,其餘時間暫不回應,讓她學會開口的重要性。」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Red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