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媽媽】37歲母主張做「壞女人」才是好媽媽 每天美甲追劇 反成孩子幸福關鍵?
在傳統觀念裡,「好媽媽」總是以孩子為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後。但來自美國的37歲媽媽Mary Wilson,最近在TikTok上的一段影片卻顛覆了這種想法。她認為,懂得先照顧自己的媽媽,才是真正能讓孩子幸福的人。這段言論迅速引起大量媽媽的共鳴,影片也獲得超過26萬次觀看。
Photo from Tiktok @theemarywilson
當媽媽之前先做回自己
Mary Wilson在影片中說得直接:「那些先當自己、再當媽媽的女人,其實才是最棒的媽媽。」她強調,媽媽的自我狀態會直接影響到育兒品質——當一位媽媽感覺良好、有自信、精神飽滿,自然更能耐心且用愛陪伴孩子。她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每天做指甲、散步、追劇、看書、上心理治療課、嘗試新嗜好……因為我需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能不把『空杯子』裡的東西硬倒給孩子。」
Photo from Tiktok @theemarywilson
「Baddie媽媽」的真義
Mary自稱是一位「baddie」,這個詞對她來說,不是指外貌或打扮,而是一種心態——活出自信,重視內在和外在的整體健康,不為取悅別人,只為做最好的自己。她指出:「我照顧自己,不只是為了讓自己開心,也是為了讓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媽媽的愛和快樂。當我身心都在最佳狀態,我才真的能陪伴他、理解他。」
Photo from Mami Daily
媽媽的情緒穩定影響孩子的大腦發展
Mary的觀點其實有科學研究支持。刊登在《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媽媽在懷孕期間的情緒健康,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產生長遠影響,尤其是在情緒調節和認知功能方面。此外,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也指出,媽媽給予的溫暖和關愛,能讓孩子更有創造力、更懂同理心,也更有責任感。
Photo from Mami Daily
快樂的媽媽才能教出快樂的孩子
Mary深信,孩子會吸收媽媽的能量。如果媽媽常常疲憊、壓抑或憂鬱,孩子也會不自覺地受到影響。反之,一位懂得珍惜自己、維持快樂的媽媽,不只情緒更穩定,還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最好榜樣:「我發現當我狀態好的時候,我更能專注地陪孩子玩耍,更有耐性、更樂觀,也更能在情感上與他連結。這樣的我,才是真正能給他安全感和幸福的媽媽。」
Photo from Mami Daily
媽媽的自我照顧並不是自私
面對外界對「母親就該犧牲」的刻板印象,Mary直言:「這樣的觀念只會讓媽媽們筋疲力盡,也會讓孩子誤以為愛就等於委屈自己。」她認為,越來越多媽媽開始醒覺,不再用犧牲來換取「好媽媽」的稱號,而是學會先愛自己,這才是讓孩子真正學會幸福的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