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離婚危機】夫妻間一細微動作竟暗藏婚姻危機?研究:伴侶出現這行為 離婚率高達93.6%

【離婚危機】夫妻間一細微動作竟暗藏婚姻危機?研究:伴侶出現這行為 離婚率高達93.6%

mami熱話
By peiyee on 28 Apr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婚姻中的危機,其實往往不是來自一場激烈的爭吵,而是夫妻之間那些微小的細節。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John Gottman 的研究指出,影響夫妻感情的,正是日常互動中難以察覺的輕蔑情緒,如翻白眼。他的研究顯示,當夫妻間出現這些細微的負面行為時,婚姻破裂的機率竟高達 93.6%。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實際上對婚姻關係的破壞力極大。

一動作暗藏婚姻危機 | 目錄 + 快速連結

婚姻中的危機,其實往往不是來自一場激烈的爭吵,而是夫妻之間那些微小的細節Photo from 《無人之境》劇照

破壞婚姻的四大行為

John Gottman 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婚姻中的四大負面行為模式,這四大行為也被稱為「末日四騎士」,其中「蔑視」被認為是最致命的破壞因素。這四種行為包括:

批評(Criticism):對伴侶的人格或性格進行攻擊,而非對具體行為提出建議(例如:「你從來都做不好事」)。

蔑視(Contempt):通過言語或肢體語言表達輕視、鄙視(如嘲笑、貼標籤、翻白眼、單側嘴角上揚等)。

防禦(Defensiveness):拒絕承擔責任,並用「你才是……」等言辭反駁對方(如「這不都是因為你嗎?」)。

阻撓(Stonewalling):完全拒絕溝通,以沉默或冷淡回應對方,導致關係「冰凍」。

 

伴侶出現蔑視行爲

當伴侶之間出現像是單側嘴角上揚、翻白眼、諷刺、貼標籤等輕蔑行為時,這往往是感情已經處於危險邊緣的標誌,而且夫妻間離婚率將會高達93.6%。這些行為不僅暗示了「我比你優越」,更是婚姻關係破裂的關鍵信號。美國人際溝通專家 Vanessa Van Edwards 解釋:「恐懼、憤怒等情緒是短暫的,但蔑視會像毒瘤一樣潛伏生長。當夫妻開始互相鄙視時,連眼神接觸都會成為負擔,離婚往往難以避免。」

伴侶之間單側嘴角上揚、翻白眼、諷刺、貼標籤等輕蔑行為時,感情已經處於危險邊緣的標誌Photo from 《淚之女王》劇照

翻白眼也具有破壞性

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如翻白眼,也被證實是夫妻間最具破壞力的行為之一。人際溝通專家 Vanessa Van Edwards 強調,情緒如憤怒、快樂等會迅速過去,但輕蔑的情緒一旦產生,便會悄悄積累,最終在兩人之間形成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這種情緒的積累,往往會讓夫妻之間的情感變得疏遠,甚至到無法直視彼此的地步。

 

如何應對蔑視情緒?

當婚姻中出現蔑視情緒,及時識別並應對是非常關鍵的。以下是幾個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夫妻處理這些情感上的危機。

1.及時識別並開啟對話

首先,應留意自己或伴侶是否經常出現譏諷、翻白眼或冷嘲熱諷等行為。一旦察覺這些細微信號,應該立刻與對方進行對話,表達出內心的擔憂:「我們好像在互相貶低,這讓我很擔心我們的關係。」這樣的表達可以讓對方意識到問題,並開啟溝通,減少情緒的升級。

應該立刻與對方進行對話,表達出內心的擔憂Photo from MamiDaily

2.用「連接式溝通」替代攻擊

與其直接指責對方,不如將焦點轉向自己內心的感受。例如,將「你從不體諒我」轉化為「我感到孤單,因為我們最近很少交流」,這樣能減少指責與衝突,增進理解與同理心。專家建議,可以嘗試提出開放性問題,例如:「你覺得我們哪裡需要改進?我很想聽聽你的想法。」這樣的方式可以讓雙方保持平等對話,並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3.暫停衝突 重建冷靜

當情緒激動時,給彼此一些冷靜的時間非常重要。可以約定「冷靜時刻」,比如說:「我們現在情緒都很激動,10分鐘後再繼續談,好嗎?」這樣的約定有助於雙方在情緒平穩後再次進行理性的對話。

當情緒激動時,給彼此一些冷靜的時間非常重要Photo from MamiDaily

4.創造積極的互動

每天花些時間分享「正向小事」,例如:「今天看到你幫鄰居搬東西,覺得你很溫暖。」這樣的分享不僅能夠加強彼此的欣賞,也能增進夫妻之間的情感聯繫。除了這些小細節外,夫妻還可以嘗試一起做一些喜歡的活動,如散步、做飯,這樣不僅能讓感情變得更加緊密,也能促進彼此的了解與合作。

 

共同維護婚姻的健康

John Gottman 的研究表明,幸福婚姻的關鍵在於「情感賬戶」的正向積累。夫妻之間需要不斷體現對彼此的欣賞、關懷和尊重。當蔑視情緒取代了愛意,婚姻便會失去基礎。因此,及時識別並處理這些負面行為,能夠幫助夫妻重建健康、穩定的婚姻關係,避免走向破裂。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