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父母權威】孩子碗中留一蛋黃 被爸爸逼吃掉 一句:「小孩就是不能慣著」引起熱議

【父母權威】孩子碗中留一蛋黃 被爸爸逼吃掉 一句:「小孩就是不能慣著」引起熱議

mami熱話
By wing.wong on 19 May 2025

小朋友很多時候對飲食、穿著等有個人傾向、感受,要是家長過分干涉,會對子女造成負面影響。一位網民分享指,他被爸爸逼吃掉自己本來不想吃的蛋黃,事後,爸爸更得意炫耀:「你看,小孩就是不能慣著」,而引起熱議,批評該名爸爸說教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

父母權威|目錄 + 快速連結

一位網民分享指,他被爸爸逼吃掉自己本來不想吃的蛋黃。Photo from 《山茶花開時》劇照

爸爸二度發火命令孩子吃蛋黃

一位網民於社交平台分享他與父親相處的一件事,他指有一次吃飯時,碗裏留下一個蛋黃,他本來不想吃,但他的爸爸發現後,拿筷子不滿地敲他的碗,命令他吃掉。事主沒有說話,而他的父親則看著手機的電視劇,過了一陣又突然發火,再次命令事主吃掉碗中的蛋黃。

事主的父親發火命令他吃掉蛋黃。Photo from 微博

「小孩就是不能慣著」

事主再次沉默,他的媽媽拿起筷子伸到事主的碗中,似乎是想幫他吃掉。事主於是在媽媽夾起前,自己把蛋黃夾起來,順手拿起一大碗湯,把蛋黃順著湯吞了下肚。爸爸看見後很得意,對媽媽炫耀說:「你看,小孩就是不能慣著」。

事主的爸爸表示:「你看,小孩就是不能慣著」。Photo from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

網民:服從性測試?

帖文引起熱議,網民表示:「你爸高興的不是你吃蛋黃有營養,是『小孩就是不能慣著』」、「說教是為了滿足他的控制慾?還是行使他做父親的權利?」、「服從性測試嗎」、「孩子吃癟服軟家長會有一種爽感,我最厭惡了」,也有不少網民表示共鳴,有人分享指:「我爸會在家庭聚會的時候得意的給親戚們說我有多怕他,我以前從來沒察覺,他說的時候我有種突然被點醒的委屈,這事兒已經過去快20年了,我一直忘不掉他當時得意的樣子」。

父母做法是為子女好?

留言區有一位網民持相反意見:「慢慢你會理解父母的做法,雖然他們可能做的不對」、「你如果談戀愛了可以回憶一下你是否也做過類似的事情,為了對象好,想讓他做些事但是他卻不做,你也會做你父母類似的行為(不止對象)」、「也可以說,你是對我好,但是你的方式、方法我不接受」。

事主反省一事

見到事主回覆了這段留言,他坦言:「正是因為我展示過和我爸一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任何人都知道,在我情緒霸凌別人的時候,不是為了別人好,而是我內心有火,有焦慮,有痛苦,甚至有時僅僅是無聊,我在拿別人的痛苦緩解我自己的不安,我爸也是一樣」,又指父親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控制慾:「我比你更懂他讓我吃這顆蛋黃是為了什麼,為了滿足上位者的權欲。而不是為了健康或節儉之類的高尚玩意,他只想讓我做我不願意的事情,看到我低頭的樣子,他心裏的暗爽我比誰都清楚。沒有人是無私的好人,包括父母,包括我」。

事主回覆網民,並反省自己的缺點。Photo from 微博

事主認為父親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掌控欲。Photo from 微博

 

父母權威3大爭議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的權威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這份權威如何運用,卻是一門深奧的藝術。當父母的權威運用不當,就可能從保護傘變成禁錮的牢籠:

專制與高壓

強調絕對服從,「我說了算」、「不准頂嘴」,缺乏溝通和解釋,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漠不關心,常伴隨嚴厲的懲罰。這可能導致 孩子變得膽怯、順從,缺乏主見和創造力;或者表面服從,內心反叛,親子關係緊張。長期下來,孩子可能自尊心低落,難以發展獨立思考能力。

過度控制與干涉

事無大小都要插手,不給孩子自主選擇和嘗試的空間,擔心孩子犯錯或「走彎路」。這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依賴性強,難以獨立解決問題。他們可能會害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濫用懲罰

以懲罰(如體罰、辱罵、威脅)為主要管教手段,孩子可能因恐懼而暫時停止不良行為,但並未真正理解錯誤所在。懲罰可能帶來羞辱感,損害孩子的自尊,並模仿攻擊性行為。

 

最理想的父母權威,是心理學家所稱的「開明權威型」。這類父母既能給予孩子溫暖、關愛和支持,同時也能設立清晰、合理且一致的界線和期望。

健康的父母權威,並非高高在上的命令與控制,而是基於愛、理解與責任的引導Photo from MamiDaily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微博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