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學習】兩地學生交流活動過於頻繁  老師漸難應付

【學習】兩地學生交流活動過於頻繁 老師漸難應付

教育路
By edwin.yeung on 05 Sep 2023
Digital Editor

自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教育局更為大力宣揚國民教育,舉辦不少兩地學生交流計劃。有負責項目的教師表示,教育局須提供更多資源予學校及教師,否則難以將活動恆常化

疫情後,不少學校舉辦內地交流計劃,加深學生對中國的認識Photo from MamiDaily

兩地學生交流計劃初衷

新冠疫情轉趨緩和,中港恢復通關後,兩地學生及學校交流變得頻繁。教育局恢復舉辦「同根同心」 香港初中及高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配合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經歷,加深他們對內地的歷史文化、風俗特色、城鄉建設、經濟發展、創新科技、自然保育等各方面的認識,增強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

國民教育活動過於頻繁

此外,教育局亦推出一系列「薪火相傳」國民教育活動系列,例如與大灣區學生交流、「同行萬里」中學生內地教流計劃、「赤子情 中國心」交流活動資助計劃,以及一系列內地考察等項目,希望促進兩地學生互相學習,也配合現今國情。

姑勿論活動成效,大部份學校的資源目前尚未足夠應付一系列交流活動。

交流不是易事,有教師指出處理交流活動的事前準備工作極為繁重Photo from MamiDaily

計劃忽視教師需求

現今中小學會調配教師負責國家安全及國民教育,但人手僅可應付校內及跨校活動。有負責中港學生交流團活動的教師指出,處理交流活動的事前準備工作極為繁重。他們須與內地學校負責人及教師不斷溝通,擬定參觀的行程、路線,活動及食宿,也要挑選合適的學生參加,詳細講解活動流程及目的,說服家長讓孩子參與,工作量大增。

教師要以一對十

除了事前的準備工夫極多,成團後的工作更加吃力。以「同根同心」香港初中及高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為例,教育局規定每所學校的師生比例為1:10,每次出團最少要33人,意味着三名教師要負責全程照顧30名學生。

由於學生家長不會隨團參觀內地學校,負責的教師須擔當監護人的角色,照顧他們的起居飲食,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任教北區一小學的劉老師表示,學生經過長途跋涉,經常出現水土不服、身體不適的現象,對部份缺乏照顧小童經驗的教師而言,絕對是一大考驗。

教師還要負責學生安全Photo from MamiDaily

學校及教育局要從教師角度出發

劉老師續指,所有活動的目的大同小異,學校未必需要參與整個系列的計劃,而且要增強國民身份認同,也有其他方法,不局限於安排學生遠赴內地交流。

若果要舉行交流活動,劉老師認為教育區可調整師生比例,亦可鼓勵學校安排家長義工一同前行,協助照顧孩童,減輕教師負擔。

 

Text: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