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服務】小朋友做義工賣旗意義生變要跑數? 幼稚園通告指:善款太少或不獲派證書!
每到週六,都可以見到不少小朋友走上街頭參與慈善機構的賣旗活動,為支援社會出一分力,學習社交,同時還可獲得證書,一舉多得。不過日前多個社交群組就流傳一張某學校發出的賣旗通告,言明學生若只得少量善款,或將不獲頒發證書,引發網民熱議,有人認為機構無論如何都要鼓勵義工的付出,也有人認為這是為了防止「騙證書」的行為發生。
Photo from 《反起跑線聯盟》
獲取賣旗嘉許證書有條件?
日前,有網友在社交群組轉載了一張疑似為某機構幼稚園發給家長的「賣旗」備忘,根據該備忘資料顯示,於日前舉行的賣旗活動將分為幼兒組、低班組及高班組,每組進行30分鐘的籌款活動。活動完結後,家長即可帶著小朋友前往指定地點歸還旗袋,並領取嘉許證書。該備忘一切看似正常,不過校方最後卻表明:
「如果沒有進行售旗或發現旗袋只有極少量的善款,如只得數個硬幣,將有機會不獲發嘉許證書。」
Photo from FB@大埔 TAI PO
鼓勵做慈善 vs 避免濫用他人善意
帖文流傳開後,引起不少網民爭論,其中部分網民認為幼稚園列明獲得嘉許證書的條件,意味著將本意行善的賣旗活動變得商業性十足,如同爭搶營業額,「賣旗都要營業額?」、「今朝買咗旗,而家好糾結」、「小朋友都係義務性質,俾少少鼓勵都咁計較」、「社會扭曲,可憐小朋友」、「幫手賣旗嘅都係義工,冇錢收嘅,點解要規定人哋唔可以賣得少呢?」、「真係好癲,做義工義務賣旗都要跑數!好大壓力囉」、「籌款係做善事,係一種心意,唔應該需要跑數」。
Photo from 《反起跑線聯盟》
不過也有網民為幼稚園平反,指出不少義工參加賣旗活動只是為了「呃證書」,濫用他人善意的行為確實需要整頓,「係咪想以防有人賣5分鐘就收工攞證書?」、「因為有啲人拎完個旗袋賣兩分鐘就走咗為咗拎張證書丫嘛」、「可能係防止參加者偷懶」、「我負責在銀行收旗袋多年,眼見太多人(尤其中學生)賣唔到一小時,交回個旗袋只有一兩個硬幣甚至吉袋回來,但要求俾證書」。
賣旗活動向來被家長視作培養小朋友投入社會、接觸大眾,同時建立服務社會精神的渠道,如今慈善活動逐漸變味,父母又有何看法呢?
Photo from 《暖男爸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