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提醒】孩子態度很差說話常傷害人 應否以牙還牙令子女學習體會他人感受?

【教養提醒】孩子態度很差說話常傷害人 應否以牙還牙令子女學習體會他人感受?

教育路 教育心得
By Irisa on 16 Dec 2024
Digital Editor

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體會他人感受很重要,但若然不是以一個說教的方式,而是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方式會否令孩子有更深的體會,還是會帶來反效果?來自台灣並育有一個女兒的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表示,用這個方式並非不可,關鍵在於一個地方。他指早前有家長問他,「我的孩子常對人講話口氣很兇,我可否也反過來兇他,讓他知道這樣的話有多難聽?」家長表示想用兇狠的口氣對孩子說話,讓孩子體會被人兇的感受,進而知道這是不對的說話態度,看看能不能改善。

孩子常對人講話口氣很兇,家長可否也反過來兇他?Photo from 寶寶大過天 劇照

「以牙還牙」能讓孩子對教導印象深刻?

陳志恆指之前在一個家長讀書會中,聽到一位家長談到孩子常會動手打人,當時現場也有家長熱心獻策:「他怎麼打別人,你就怎麼打他,讓他體會一下別人的感覺」。那位獻計的家長遂分享,自己通常不會很用力打,只是讓孩子感覺有些痛,體會一下被打的人的感覺,家長覺得這樣做才會令孩子印象深刻。而這兩位家長的對話,就令陳志恆想起小時候犯錯時被媽媽罰跪,也會被藤條打手心伺候。他回憶起媽媽常說:「打你我也很難過,但是這樣你才會印象深刻,才會知道改進。」陳志恆笑言,自己當下自然是不敢再造次。不過他就直言,「長大之後,我雖能體會當時母親愛之深、責之切,但我也知道,體罰不是個適當的教養手段,不小心可能會情緒失控,對孩子造成嚴重身心傷害。」

家長要清楚自己在「教導」還是「修理」孩子

回到剛剛的問題,當孩子侵犯他人時,不論動口或動手,大人可否透過「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呢?陳志恆表示這個做法不是不行,重要的是家長得清楚區辨這麼做是在教導孩子,還是在修理孩子。「教導」和「修理」的差別在哪裡?如果此刻家長的身心已經安頓好,在平穩的情緒下,理性地與孩子互動,那麼這會比較偏向教導。然而,若家長被孩子的言行激怒,在盛怒下拿起棍子痛打,或大吼回去,嘴裡說還著,是要讓他體會被不當對待的感覺。陳志恆心理師指這實際上是在發洩怒氣,那就是在修理孩子。

不論動口或動手,大人可否透過「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呢?Photo from 寶寶大過天 劇照

錯誤使用反令孩子學會粗暴反擊

陳志恆分享,在他女兒剛滿三歲時,自己有天早上起床準備泡牛奶給她喝。當時女兒用近乎尖叫的聲音說:「我不要你,你走開!」作為爸爸的他一方面納悶著,她怎麼這樣說;一方面也怒火中燒,不假思索地回女兒:「不要就不要,你兇什麼?你很喜歡人家對你這麼說話嗎?爸爸對你這麼兇,聽起來很舒服嗎?」女兒當場愣住,接著眼眶泛淚,哭了出來。陳志恆心理師慨嘆他這才察覺,自己剛剛是用怒吼的口氣說出那番話,想必也是面目猙獰。所以他之後深刻反省,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做了一個錯誤示範。而孩子內在是充滿恐懼的,女兒不僅沒能學到如何好好表達,卻從爸爸身上學到如何用粗暴的方式反擊對方。

陳志恆心理師提醒家長,應否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與孩子討論問題的關鍵在於家長此刻的情緒狀態如何。Photo from 寶寶大過天 劇照

陳志恆笑言,後來當女兒心情不好,口氣不佳時,自己仍會被激怒。但第一時間,他會盡可能先覺察自己的情緒感受,設法安頓自己,讓自己平靜下來後,再來和孩子討論這個「口氣不佳的言行」。他會用緩和但堅定的語氣告訴女兒:「我剛剛聽到,你對我說話很大聲,有些不客氣,我知道你可能心情不太好。但你這麼說,讓我感覺很不被尊重。」陳志恆指會先做事實描述,同時表達自己的感覺。然後他接著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說話,我希望你可以有話好好說。你想想,如果爸爸也這麼對你說話,你的感覺如何呢?」接著,陳志恆心理師模仿女兒剛剛說話的口氣和內容給她聽,再問孩子:「你覺得如何呢?你喜歡嗎?」女兒隨即搖搖頭表示不喜歡,爸爸接着提醒女兒沒有人喜歡這樣被對待,並建議她應改成怎樣說才會令人覺得被尊重。接著,他即場示範另一種合宜的表達方式,讓孩子知道,他們是有其他選擇的。

「以牙還牙」是否可行在於1個關鍵

陳志恆提醒家長,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方式與孩子討論問題行為不是不行,只要家長能清楚區分自己正在「教導」孩子,還是在「修理」孩子。關鍵在於家長此刻的情緒狀態如何?是平靜的,還是憤怒的?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