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萬聖節起源】萬聖節其實不是小孩的節日? 萬聖節玩變裝討糖果 3大習俗從何而來?

【萬聖節起源】萬聖節其實不是小孩的節日? 萬聖節玩變裝討糖果 3大習俗從何而來?

mami熱話
By ashly.eng on 29 Oct 2023
Digital Editor

受到西方影響,萬聖節(每年的10月31日)慶典已經成為幼稚園的重點節日之一。因此不少人都會以為萬聖節只是變裝和討糖果,而且還只是小朋友的節日?其實萬聖節由來已久,而且有特別的意義!今篇就為大家介紹萬聖節為何要變裝,又為何有南瓜等等習俗!家長在為小朋友的萬聖節造型煩惱之餘,不妨多多講解萬聖節的含義啊!

萬聖節已經成為全球人民都可慶祝的節日。Photo from MamiDaily

萬聖節起源

香港一般所認知的萬聖節即是指每年的10月31日,英文為「Halloween」,但其實10月31日在西方應該為「萬聖節前夜」,而真正的萬聖節,又可稱為諸聖節,實則是11月1日,是基督教、天主教等重要的傳統節日,目的是向所有聖人表達崇敬的一天。

那萬聖節為什麼叫「Halloween」呢?其實11月1日萬聖節在英語當中為「All Saints' Day」或是「All Hallows」,萬聖節前夜「Hallows eve」,傳著傳著就變成「Halloween」了。

11月1日萬聖節在英語當中為「All Saints' Day」或是「All Hallows」,萬聖節前夜「Hallows eve」,傳著傳著就變成「Halloween」了。Photo from MamiDaily

萬聖節最早的起源,則被認為與英國、愛爾蘭一帶居住的古代塞爾特民族的宗教儀式「薩溫節(Samhain)」有關。塞爾特民族會在10月31日舉辦豐收祭典,也象徵一年結束,新一年開始。然而也是在這一天,族人相信死亡之神Samhain會在這天夜裡帶領亡魂重返人間,除了亡魂還有惡靈、妖精等現世,所以當晚也是驅逐及祭祀惡靈日子。是不是跟華人傳統的盂蘭節很像呢?

 

萬聖節3大習俗

隨著時間演變,萬聖節逐漸被其他地區和宗教吸收,也慢慢從傳統宗教儀式發展成今日各地大人小孩都可參與的慶典方式。不過有幾個習俗還是有可追溯的歷史哦~

每到10月份,總是可以看到家長們貼出小朋友萬聖節的搞怪變裝秀Photo from MamiDaily

萬聖節習俗一:為何要變裝?

每到10月份,總是可以看到家長們貼出小朋友搞怪的變裝照片,其中又以妖魔鬼怪為主流,這是為何呢?其實這也和上面提到的萬聖節原型節日有關哦。因為族民相信妖魔鬼怪會在萬聖節前夜混入人群中,趁機綁架小孩或是為人類帶來厄運,所以就儘量扮成和它們一樣,藉此同化自己以逃過一劫。此外還有說法是指塞爾特人的祭典服裝如面具和動物皮毛有阻嚇惡靈的作用,所以才有了萬聖節要裝扮成鬼魂的習俗。

 

萬聖節習俗二:南瓜燈籠是必備?

南瓜燈籠又叫「傑克燈籠(Jack-O'-Lantern)」Photo from MamiDaily

每個萬聖節活動總是可以看到南瓜燈籠。其實南瓜燈籠又叫「傑克燈籠(Jack-O'-Lantern)」,這和一位叫Jack的男子與撒旦的故事有關,不過版本甚多,其中一個版本是指酒鬼Jack因戲弄了撒旦,最後被天堂和地獄拒收,只能用撒旦給的一小塊灰燼,放入雕成燈籠的甜菜頭(其他版本為蘿蔔)中遊蕩。節日傳入美國後,由於南瓜更容易獲得,所以當地人逐漸用南瓜取代甜菜頭,也有人說南瓜燈有指引亡魂回家的作用。

 

萬聖節習俗三:「Trick or Treat」用意為何?

萬聖節必備口號「Trick or Treat」中文翻譯為「不給糖就搗蛋」,不少電視節目中都會看到西方小朋友穿著奇裝異服挨家挨戶敲門討糖的情節。這習俗最早相信發源自美國,當地教徒將11月2日訂為「悼念亡者」的日子,小教徒們就會挨家挨戶祈求一種方型的野莓餅「靈魂之餅」,收到餅乾後,他們會為對方死去的親人禱告。後來帶著敬畏意義的舉動逐漸變成惡趣味的乞討,一直被流傳下來。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