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貼士】小朋友的性格源自父母教養風格?5種常見爸媽教養風格和影響
每個人一出生就如同一張白紙,漸漸因成長背景、個人經歷等因素,塑造出不同的個人性格。而在每個人的個性奠定期,即幼兒階段所接觸和感受到的,影響就更大、更深遠。而亦因為小朋友階段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照顧者就是爸爸、媽媽,所以父母的教養方式便會深深影響着小朋友的人格!
Photo from MamiDaily
人們會從他人的反應來修正自己的行為,以達到平衡的互動模式,小朋友也一樣。而父母在和子女互動時,會不自覺地從動作和情緒傳達出訊息,孩子便會從大人的回應來建構自我的意義。以此推論,若果家長老是對孩子感到不滿,很少給予正向的關懷和讚美,小朋友就會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漸漸地就較少表現自己,長大後,顯現出來的態度就是較畏縮、自卑。以下歸納5種最常見的父母教養類型,以及對孩子的人格影響,家長快來了解自己是哪一類!
5種最常見的父母教養類型
一、民主型父母
顧名思義,民主型的父母在親子間的互動與溝通上是採開放且雙向的,不是只有父母有說話的機會和空間,孩子也能表達自己的意見,父母擔當着聆聽與協商者的角色。然而若是孩子做了不被認可的事,必要時也會採取懲罰,但一定會和孩子說明懲罰的原因,也不會在外人面前大聲責備。另外,民主型的父母會接納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也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能敏銳察覺孩子的需求並給予回饋,而不總是命令孩子或指責孩子,讓孩子在合理的限制中做選擇,以學會為自己負責。
子女人格:
民主型的父母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不會給他過度的規範和命令,在這種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個性較獨立,也喜歡挑戰新事物,對環境適應力佳。
二、專制型父母
專制型的父母習慣以權力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態度,在孩子面前,父母就是權威,甚麼都得聽令於父母,但卻鮮少有孩子發表意見的空間。
子女人格: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是扮演命令者的角色,若是不聽令可能就會惹來麻煩。因此,孩子往往習慣於聽命行事,性格上較為被動,態度也偏向消極退縮。因為他認為有人會命令他,也唯有照着這個命令做事,才會被肯定,更因為如此,孩子較不動腦、選擇,長大後,也較缺乏思考、批判的能力。
Photo from MamiDaily
三、忽視型父母
簡而言之,忽視型的父母就是想省麻煩的父母,會傾向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以免麻煩,同時會與孩子保持距離,不熱衷回應子女的情感,一切都是以「方便」為最高原則。所以,若是孩子哭鬧,只要能安撫他就好,可能不會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安慰,也不尋求哭鬧的背後原因。
子女人格:
由於長期受到父母的忽視,即使表達出情感,也只能得到父母敷衍式的關心,長久下來,孩子的情緒可能發展不良,會認為自己不受到重視,貶抑自我價值,人格偏向負面發展。而且自小無法與最親密的照顧者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易與人疏離,而影響日後人際互動的發展。
四、溺愛型父母
這種教養風格的父母往往先替孩子做決定,因他們認為這樣的做法對孩子比較好,並且相信自己的決策才是對的。此信念的背後其實也代表了家長不信任子女的能力,擔心孩子因為能力不足而吃苦受累,因此會盡其所能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子女人格:
由於從小身旁的父母對自己千依百順,並老是幫自己做好許多事,孩子長大了自然會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甚少考慮到他人的立場,還可能有「本來就應該要幫我」的態度。久而久之,經常沒有獨力完成事情或決定事情的情況下,小朋友也會隨着年歲增長,逐漸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Photo from MamiDaily
五、不一致型父母
不一致是指雙親抱持不同教養方式,兩人沒有協調出一致性的原則,有時同一件事,可能媽媽說「不行」,但是爸爸卻說「沒關係」;還有另一種情況是,自身的原則朝令夕改,沒有設定好清楚的原則與界線,有時可以、有時不行,甚至是隨着心情更改。
子女人格:
由於父母的規範不同且時常改變,子女也難以認同父母,並且無所適從,在適應上易出現困難,且缺凡安全感,不易信任別人,更可能回過頭來懷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
家長的教養類型大致上可分為以上五大類,但事實上,大我多數父母親的教養類型會合併兩種或以上。建議家長了解各種類型的教養方式及可能的影響,並檢視自己與孩子的互動狀況。為人父母,要注意不應一味承襲舊有的教養方針或堅持己見,盡量以開放的心態,找尋最適合親子互動的教養型態,才能真正發揮正面的教養效益。
Text: Mami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