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寵愛寵壞】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 卻擔心養出「小霸王」?網民教分辨法 判斷家長是寵愛還是寵壞

【寵愛寵壞】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 卻擔心養出「小霸王」?網民教分辨法 判斷家長是寵愛還是寵壞

mami熱話
By peiyee on 03 Sep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在父母心中,孩子的笑容往往比什麼都重要。特別是那些小時候物質條件有限的家長,長大後有了能力,自然更想把自己曾經缺少的,都補償給孩子。然而,當「想要的就給、說到就做到」成了日常,難免會浮現一個疑問:這樣的愛,會不會逐漸變成縱容?最近,一位父親在網上傾訴了自己的困惑,他的心聲引起了不少共鳴,也讓許多網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與看法。

寵愛寵壞 | 目錄 + 快速連結

當「想要的就給、說到就做到」成了日常,難免會浮現一個疑問:這樣的愛,會不會逐漸變成縱容Photo from MamiDaily

父親想給孩子最好的

這位父親在Reddit上分享,自己過去成長的環境並不寬裕,因此格外希望能給孩子一個沒有缺憾的童年。他表示,無論孩子想要什麼玩具,還是臨時提出想去某個地方旅行,只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他幾乎都會答應。甚至當孩子開口要零用錢時,他也總是樂於給予。對他而言,看見孩子因為得到心愛之物而露出笑容,便覺得一切都值得。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他開始感到不安。他發現孩子漸漸習慣「一開口就能得到」,這讓他擔心孩子會誤以為人生本來就是如此順利,缺乏對父母辛勞或事物價值的理解。他不希望孩子長大後變得理所當然,甚至養出「小霸王」般的態度。於是,他在網上求助,希望知道該如何拿捏界線,既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又不至於讓他們被過度縱容。

無論孩子想要什麼玩具,還是臨時提出想去某個地方旅行,只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爸爸幾乎都會答應Photo from MamiDaily

從「拒絕」、「態度」看出端倪

對此,許多網民提出觀察的方向。他們認為,判斷孩子是否被寵壞,可以先從「拒絕」開始。如果父母偶爾說不,孩子依然能夠接受,態度保持尊重,那麼這只是單純的寵愛。但若孩子完全無法忍受被拒絕,甚至因此大吵大鬧,那便是警訊。

有網民補充指出,還可以從孩子的態度觀察端倪。他們在開口提出要求時,是謙虛地希望父母答應,還是把「被滿足」視為理所當然?若是後者,父母就需要警惕,因為這往往代表孩子已經缺乏珍惜與感恩的意識。

判斷孩子是否被寵壞,可以先從「拒絕」開始Photo from MamiDaily

學會等待與付出

另一部分網民則強調,孩子必須學會等待與付出,而不是凡事伸手就有。即便不需要經歷真正的困難,適度的延遲滿足也能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與耐心。例如,有些父母會給孩子設定固定的零用錢,讓他們自己存錢購買心儀的物品。還有人建議,當玩具或物品損壞時,不要立即替換,而是讓孩子思考解決辦法,從中學習責任與珍惜。

孩子必須學會等待與付出,而不是凡事伸手就有Photo from MamiDaily

父母的矛盾心理

不少網民對事主的心情感同身受,尤其是那些從小家境清貧的父母。他們坦言,自己一開始也會不斷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彷彿這樣能彌補童年的遺憾。但後來逐漸發現,孩子開始養成「伸手就有」的習慣,甚至對父母的付出視若無睹。直到下定決心調整方式,讓孩子必須付出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情況才慢慢改善。

父母的愛無可厚非,但如何在「給予」與「原則」之間取得平衡,才是真正的考驗。這位事主的疑問道出了許多父母的心聲——在想要給孩子最好生活的同時,也不希望他們成為不懂感恩的「小霸王」。而正如網民建議的那樣,關鍵不在於給了多少,而是孩子能否在愛裡學會珍惜、學會尊重與付出。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