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兒童情緒】小朋友發脾氣點算好?家長安撫5大要點 拆解2至10歲分齡情緒爆發期

【兒童情緒】小朋友發脾氣點算好?家長安撫5大要點 拆解2至10歲分齡情緒爆發期

家庭關係
By Dara on 29 Apr 2025
Deputy Managing Editor
當自己成為父母,才明白父母的喜怒哀樂,以及無私的愛!

小朋友發脾氣、吵鬧、扭計,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情景。當小朋友情緒爆發,家長往往會感到無奈、焦急、甚至憤怒。但其實,發脾氣是小朋友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學前兒童,未必懂得用語言清楚表達內心感受,家長要冷靜自己,安撫孩子情緒,再好好教導。

處理發脾氣|目錄 + 快速連結

家長要記住,陪孩子走過情緒風暴,比怪責、批評他們更重要Photo from 《反起跑線聯盟》劇照

應對2至10歲情緒爆發

每個年齡層的小朋友發脾氣原因和需要都不一樣,家長用的方法也要「對症下藥」!以下是針對2至10歲小朋友的應對建議:

年齡 常見發脾氣原因 家長應對重點
2至4歲 不懂表達情緒、需要安全感 簡單安撫,提供安全感
5至7歲 感到挫敗、渴望表達 教情緒管理,引導解決問題
8至10歲 需要自主、追求公平 尊重感受,討論解決方案

 

2至4歲:重視安撫與安全感

這個年紀的小朋友語言能力未成熟,很多時用「喊」和「扭」來表達需求。

常見原因:

  • 表達不了自己的需要(餓、累、不開心);
  • 測試界限;
  • 尋求安全感或關注。

家長可以這樣做:

  1. 蹲下來,溫柔但堅定地說話;
  2. 簡單回應感受:「媽咪知道你唔開心,我喺度陪你。」;
  3. 給予擁抱或安撫,等小朋友情緒冷靜後再談;
  4. 設立簡單規則,讓孩子知道行為界線(例如:「喊可以,但唔可以打人。」);
  5. 避免長篇道理,以行動示範安靜比講道理更有效。

子女發脾氣時,最需要父母提供安全感,耐心陪伴Photo from 《我們的藍調時光》劇照

5至7歲:需要情緒管理技巧

這個年齡的小朋友已有一定語言能力,可以開始學習如何表達情緒和解決問題。

常見原因:

  • 感到被誤解或挫敗;
  • 受到限制(例如不能即時玩到想玩的東西);
  • 渴望被尊重及聽見。

家長可以這樣做:

  1. 鼓勵用語言表達情緒:「你可以話畀媽咪知你點解唔開心。」;
  2. 給予選擇,讓孩子有控制感(例如:「你想依家休息5分鐘,定去畫畫放鬆吓?」);
  3. 教導情緒管理小技巧,如深呼吸、數1至10;
  4. 討論解決方法:等小朋友冷靜後,引導他思考下次可以怎樣做;
  5. 正面讚賞情緒控制的表現(例如:「你啱啱自己深呼吸咗,好叻呀!」)。

 

8至10歲子女,脾氣往往與自尊心受挫或自主需求有關Photo from 《年少日記》劇照

8至10歲:需要尊重與自主空間

這個年齡的小朋友思考能力更成熟,已能理解更多抽象概念,如「公平」「被尊重」「自己做主」。他們的發脾氣,往往與自尊心受挫或自主需求有關。

常見原因:

  • 覺得被不公平對待;
  • 渴望更多自主權;
  • 壓力大(學業、朋友關係);
  • 害怕失敗或被批評。

家長可以這樣做:

  1. 尊重孩子的感受,認同他的情緒(例如:「我明白你覺得唔公平。」);
  2. 給予解釋和討論空間,而不是單向命令;
  3. 鼓勵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你覺得有咩方法可以令大家都開心?」;
  4. 幫助他認識壓力管理技巧(如時間規劃、深呼吸、分段完成任務);
  5. 設定清晰而合理的界限,但同時給予適度選擇和自主權。

 

父母先冷靜自己,協助孩子找出觸發怒氣的原因Photo from 《反起跑線聯盟》劇照

家長處理5大要點

當面對小朋友發脾氣,家長可以怎樣做?以下5個小貼士,跟子女一起面對情緒爆發!

1. 保持冷靜,先穩住自己情緒

孩子失控的時候,大人更需要冷靜。嘗試深呼吸,避免以怒罵或打罵回應。記住,家長是小朋友的情緒示範,你的冷靜,就是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榜樣。家長說任何話前,都要先停一停,想一想對孩子的傷害。

2. 明白孩子背後的需要

孩子發脾氣通常不是無緣無故,可能是因為:

  • 太累、太餓;
  • 受挫失望(例如玩具被搶走);
  • 尋求關注;
  • 不懂表達自己的情緒。

試試站在孩子角度,了解真正需要,能更有效地安撫他們。

3. 用簡單而堅定的語言回應

在孩子情緒高漲時,不需要長篇大論。用簡單、溫和但堅定的語氣說:「我明白你唔開心,但喊係唔可以解決問題,我哋一齊諗方法啦。」既表達同理,又清晰設定界限。

等孩子冷靜下來後,可以輕輕和他討論Photo from MamiDaily

4. 提供選擇,給予控制感

小朋友很多時發脾氣,是因為覺得自己「冇選擇」。家長可以提供小選擇,例如:

  • 「你想坐低休息,定係攬攬媽咪?」
  • 「你想依家飲水,定5分鐘後飲?」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自主權,有助減低對抗情緒。

5. 情緒過後,再教導

等孩子冷靜下來後,可以輕鬆地和他討論:「發脾氣時有甚麼更好的做法?」、「下次遇到類似情況可以點做?」用正面引導,比責備更有效幫助孩子成長。

小朋友發脾氣,其實是他們學習認識自己、管理情緒的一部分。每次情緒爆發,都是一個成長的機會。家長不需要急於「壓制情緒」,而是陪伴孩子慢慢學會用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