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尖子攻略】入讀band 2想讀醫科 女生自嘲癡人說夢 網民恨鐵不成鋼「唔好比 banding 限制出路!」

【尖子攻略】入讀band 2想讀醫科 女生自嘲癡人說夢 網民恨鐵不成鋼「唔好比 banding 限制出路!」

教育路 升中入學
By ashly.eng on 16 Mar 2024
Digital Editor

Band 1 名校成為許多家長及學生趨之若鶩的目標,除了學習環境好,學生公開試成績也向來標青,被大學取錄機會大增。日前一名就讀本地 band 2 學校的優秀中學生就擔心學校等級會影響日後升學前途,感嘆「我哋咪冇乜希望」,吸引網民留言鼓勵用心讀書最重要,不要被 banding 限制出路!

一名就讀band 2學校的中學生擔心前途受影響。Photo from 《教束》劇照

中學生憂學校banding限制出路

樓主通過社交平台《nss.secrets》發帖,透露自己日前就讀某間 band 2 中學初中三,近期開始因為學習壓力感到焦慮不安。樓主透露自己的學業成績向來不差,小六時就待在精英班,如今也保持全級十多名的成績。只不過當初大抽獎時未能如願獲派第一志願中學,而是派往第二志願中學,樓主原本還很滿意,隨即卻發現該校降級了,反觀小學時的同班同學都就讀 band 1名校,多少讓她有點不甘心。

「我第一志願係 band 1 第二志願係 band 2,派咗第二志願,初頭以為佢係 band 1,點知後尾先發現原來已經跌咗做 band 2。」

樓主學習成績佳,保持全校前十幾名。Photo from 《浪漫速成班》劇照

老師言語打擊 學生失信心

過去兩年,樓主形容自己「渾渾噩噩咁過咗」,直到中三時遇到一位老師不斷拿他們和 band 1 名校生比較,讓她漸漸產生危機感,懷疑並非名校畢業的他們升讀大學的機會究竟有多高。樓主透露自己的夢想職業是當一名醫生,雖然成績向來名列前茅,如今也難免因為老師的打擊而認為自己在「癡人說夢」,不知該如何重拾信心。

「我問我個 friend,我哋同 band 1 係咪真係好大差距,佢話係,跟住我就諗,既然 band 1 都唔一定個個讀大學,咁我哋咪冇乜希望?本人想做醫生,而家諗諗吓好似痴人說夢,我依家成績唔算差,全級十幾,所以讀 band 2 究竟做唔做到?」

 

面對老師的言語打擊,樓主失去信心。Photo from 《浪漫速成班》劇照

 

4要點助攻略大學

樓主的擔憂吸引不少網民提供思路,以下總結4個要點,助學生一臂之力!

一、心態比環境更重要

學習環境固然重要,但若是一個人無心向學,即使再好的學校也無用武之地,因此學生要端正學習心態,唯有認真付出才能有成熟的果實:「其實 band 1 有唔少都係衰過部分 band 2 ,咪咁灰啦,出路根據自身付出,而非起跑線」、「夠決心去做個個都可以有好成績, band 3 都有機會入神科,只係你努唔努力嘅問題」、「你想讀乜嘢科係睇你起 DSE 考咩分,同你學校 banding 冇關係」、「就算係 band 1,讀得唔好都唔會有出路」、「唔好太在意學校排名,你嘅對手係全港學生」。

 

二、盡力做好眼前事

與其為了幾年後的發展杞人憂天,不如盡力做好眼前事,比如提早了解醫學系、規劃 DSE 選科事宜,進修對讀醫科而言相當重要的英文、多操卷(CE + DSE + A level)等:「唔好比 banding 限制你嘅出路,與其諗最後做唔做到,不如盡力做好眼前嘅事,早啲準備dse,操CE + DSE + A level,參加唔同 med faculty summer activities,volunteering experience or clinical attachment等」。

比起杞人憂天,不如盡力做好眼前事,努力學習。Photo from 《教束》劇照

三、做好選科策略

既然樓主有明確的目標,那麼就應該為將來選科做好準備,了解各大學醫學系收生計分方法、必修科目、收生最低門檻,把握取錄機會,比如醫學系必修科目就包括化學或物理:「揀科記住揀讀醫要求嘅科,冇揀到一定唔使入」、「中三仲有希望!只要擇啱科,再加3年努力咁就一定有好成績」。

 

四、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有網民分享自己從 band 3 中學入讀香港中文大學護理學系,成功秘訣之一就是找出適合自己的溫習方法,裝備好自己,就能有信心面對公開試挑戰:「其實大家最後都係考同一個試,你裝備好自己就得」。此外,大家也鼓勵樓主通過補習追趕進度,並祝她追夢成功。

既然樓主已經有醫學系目標,那麼就要做好選科事宜。Photo from 《星空下的仁醫》劇照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