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注意一切小變化!拆解與孩子成長有關的6大困惑
對於養育子女,相信父母最緊張的就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很多時出現一些小狀況都會十分擔心。爸爸媽媽要記著,過份擔憂孩子不但對自己有壞影響,分分鐘在無意間已轉移一些無形壓力予小孩。以下為大家拆解6個跟健康和成長有關的常見問題,看看能否解答你們的困惑!
Photo from MamiDaily
1. 讓寶寶3歲前與大人同床
一些研究人員在「Baby Suffocation Deaths From Co-Sleeping Rise」一文中,曾建議寶寶最安全的睡覺地方,就是跟媽媽一起睡覺,有兒科醫生表示發現父母將孩子放在另一個房間,安全性可能不足。而「Bad news for dads: Babies 'should share mother's bed until age three' because it's good for their hearts」一文亦提到,曾對16個嬰兒進行關於睡覺的測試,讓他們睡在BB床或媽媽胸前,結果發現獨自睡覺的孩子,承受的壓力高出近3倍!
Photo from MamiDaily
根據專家的意見,最好的做法是在孩子3歲前、最好跟父母睡在一張床,不過同時留意,盡量在嬰兒4個月後才開始共享床鋪,因為孩子太小的話也有可能造成風險。另外,如果將初生寶寶抱在胸前時,盡量不要入睡,以免出現安全問題。
2. 不要強迫孩子吃過量
有專家曾建議,父母可將健康食品放在餐桌上,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大人便不必擔心寶寶吃的食物不健康以及他們所進食的份量太多巨太少。有時父母準備好一定份量的食物,但孩子卻不清碗,有些父母卻一口咬定孩子肚餓而強迫他們全吃光。事實上,根據「Picky eating, pressuring feeding, and growth in toddlers」研究,大人最好不要在孩子吃飯時施加壓力,對他們的飲食習慣也一樣。父母可以只購買較健康的食物,讓孩子自行決定吃多少和吃甚麼。
Photo from MamiDaily
3. 不要急切地強迫孩子戒片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了,便急著讓他們快速戒片,開始如廁訓練。不過實際上,根據兒科醫生的意見,沒有一個確實年齡,需要小朋友即時轉用便盆。家長只需要在孩子對如廁有興趣時,才開始訓練他們,一般大概在孩子2至4歲之間。
Photo from MamiDaily
4. 讓孩子選擇 教他們做決定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家長必須要學會怎樣放手。兒科醫生Gwenn Schurgin O’Keeffe表示,嚴格的指導方針絕出不是最佳選擇,父母最好不要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幼兒,讓他們學習甚麼是「選擇」。例如,問孩子晚餐喜歡吃甚麼,給他們選擇吃飯還是麵條;外出時問他們想穿甚麼顏色的衣服,而非直接為他們決定穿著紅色外套。
Photo from MamiDaily
5. 帶孩子看醫生時要一起參與
很多時,帶孩子去看醫生時,大人都會選擇自己聆聽與詢問,讓小朋友在旁邊等待。其實除了讓孩子明白健康生活十分重要之外,還應該讓他們學習怎樣看醫生。大人只要在診所跟醫生會面時,讓孩子一同參與,尤其在他們6歲後,他們絕對有能力在檢查過程中回答問題,以及資詢有關自己身體的意見。所以父母帶孩子看醫生時,不要孤立他們,也不要幫忙回答所有醫生提出之問題,讓小朋友試試,同時也讓他們慢慢學會為自己的健身負責任。
Photo from MamiDaily
6. 注意飲食習慣的任何小變化
有家庭醫生注意到初生寶寶一般進食的次數較多。如果父母在夠鐘吃飯時,需要自己叫醒孩子,或者他們沒有吃光正常的份量,孩子有機會是生病。家長除了要留意孩子飲食習慣的變化外,還可注意其他相關症狀,例如吃飯時出汗、哭鬧方式改變或睡覺時間多於正常情況等,便要快點帶孩子查詢專業意見了。
Photo from MamiDaily
*不同小朋友的身體情況有異,以上資訊未必適用於所有孩子,有任何疑問,請向專業人士查詢。
Text:Mami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