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育兒路】管教≠懲罰≠體罰?育兒路上的困擾

【育兒路】管教≠懲罰≠體罰?育兒路上的困擾

爸媽分享 家庭關係 專家分享 教育心得 bloggers
By 社工孖媽Chloe on 24 Sep 2019

很多家長面在育兒路上都會遇上何時應該賞何時應該罰,是否應該體罰的困擾上。有父母會覺得唔打小朋友會唔知錯,可能係打手掌,可能是用更大的體罰。有時連我在育兒路上都會遇上這個困擾,當寶寶做了不當行為,最經常發生的就要我的龍鳳寶寶會互打對方,跟他們說NO,他們好像不明白,有時我亦會猶豫著是否亦應該要打一下他的手掌讓他們明白事情的嚴重呢?

育兒路 - 寶寶會互打對方

我記得我看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有一位心理學家Azrin (1959)做了一個關於賞罰的有趣實驗,他首先訓練鴿子啄一個按鈕,訓練的程序是那個按鈕被啄25次後便會有給食物鴿子,於是鴿子便很努力去啄以穫得食物。之後,在這個程序上加入一個懲罰程序,就是鴿子每啄掣一次便遭電擊,研究想知道鴿子會否繼續為得到食物而啄那個按鈕。這實驗也就是測試懲罰與獎勵那一個的影響較大,鴿子每次啄按鈕都會受到懲罰,而獎勵卻是每廿五次反應才有一次。很多人以為鴿子受到懲罰電擊後就會停止動作,但實驗結果卻出人意表,懲罰沒有減少鴿子的啄那個按鈕,即使電壓達到120v。直至把電壓增至240v及把食物獎勵次數減少,鴿子才停止動作。

育兒路 - 實驗證明獎勵比懲罰更有用

而這個實驗正證明獎勵比懲罰更有用,體罰並不會令孩子停止其不當行為,第一次體罰可能可即時停止其不當行為,但第二次,第三次未必有用,而父母可能只能把體罰既程度不斷升級,但這樣只會令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而未必能改善其行為,親子關係亦會變差。所以父母們在面對自己小朋友做了不當行為時,想體罰自己小朋友時,先想想自己想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什麼,有什麼改善,要知道管教的最大原則是親子的關係,有好的關係才能管教孩子。當只有管教而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只會造成叛逆。所以當管教小孩上想想用獎勵好行為的方式,而用懲罰時避免使用體罰、威嚇等方式。

==============================

Text & Photos:社工孖媽Chloe

【誠徵Bloggers!】想分享你的懷孕及育兒日常?請將投稿連同約40字個人簡介和近照一張,電郵到: [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幫你開設個人專欄,文章經編輯部潤飾後更有機會刊登在FB專頁,快點踴躍投稿吧!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