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親子教養】希望孩子順從反倒被孩子操控?  育兒專家「父母非控制者需適應孩子行為」

【親子教養】希望孩子順從反倒被孩子操控?  育兒專家「父母非控制者需適應孩子行為」

育兒
By ashly.eng on 10 Jan 2022
Digital Editor

教養孩子是條漫長的路,為人父母總是在教養路上摸索,試圖透過各種教養方法培養孩子的性格。不過育兒專家就提醒,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及影響或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反而是孩子一直在塑造父母。加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適合不同的教養法,了解這一點,或許能減輕不少育兒壓力。

育兒專家指出孩子對父母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還深遠。Photo from MamiDaily

育兒專家:父母並非絕對的掌控者

育兒專欄作家Melissa Hogenboom在育兒專欄中指出,父母或許時常忽略了孩子對自己的影響有多深。在她的育兒經歷中,許多小細節都在提醒她孩子正改變她的日程安排和習慣,比如女兒會在早晨吵醒她,讓她越來越離不開咖啡。相反,自己依舊無法改善女兒這壞習慣。除了睡眠,孩子也牽動父母情緒,讓父母抑鬱和焦慮的風險增加。久而久之,她便領悟了在親子關係中,父母並非絕對的掌控者,這有助於降低父母的育兒焦慮。

父母了解自己在親子關係中並非絕對的掌控者,有助於降低父母的育兒焦慮。Photo from MamiDaily

父母需要適應孩子的行為

此外,兒童心理學家曾提到一個有趣現象:「多數育兒課題都注重於教導孩子服從,甚至壓制他們的想法。我們期望孩子會順從,但不會期望成年人會順從。」為何父母積極維護自己的權威?因為不少父母在讓孩子服從自己的過程中找到了成就感,一旦孩子反抗,便表示他們是失敗的父母,孩子不再是他們的所有物。

然而反抗卻是自主的標誌,也是人類共同的特徵。父母除了需要調適心態,也應該學習接受及適應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自主想法、行為及選擇等。當然,接受的過程無法操之過急,當面對孩子的行為與自己的意願背道而馳時,父母可以先放下權威,試著接受並了解孩子的觀點,減少衝突的發生。

父母應該學習接受及適應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自主想法、行為及選擇等。Photo from MamiDaily

育兒是雙向的溝通及影響

作者續指,親子關係中有個現象叫「雙向育兒」(bidirectional parenting),即是孩子和父母在親子關係中起到相互影響的作用。國外曾針對多國8至13歲兒童及青少年,以及他們父母進行雙向育兒研究。超過1000個家庭分別在孩子8歲至13歲期間接受觀察。結果顯示,比起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對父母的影響顯得更深遠:擁有問題孩子的父母減少了情感關愛(parental warmth),並增加了控制行為(parental control)。這表示當孩子有行為問題時,將會導致父母用更專制的手段來應付,此類父母在情緒上也更為冷漠及易產生敵意。

專家表明,這可顯示並非嚴厲的教養導致孩子出現行為問題,反之是孩子的行為影響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奈何,許多父母都偏向於「以暴制暴」,即使他們明白這將會延伸更多問題。

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大多數父母選擇以暴制暴解決。Photo from MamiDaily

 

每個小孩都是獨立個體 先天性格決定育兒方法

那麼父母要如何得知何種育兒方式才適合孩子呢?這將取決於孩子的天性,而多胎家庭在孩子的性格及教養差異上應該會有深刻的體悟。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兒童心理學家表示,遇到育兒困難的父母的經典對白就是「這招(教養方法)明明對我的大孩子有效」。專家提醒,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立個體,並非每個小孩都有相同的需求。當父母過度執著於教養方式,將會製造無形的壓力,甚至產生錯覺,認為唯有特定的教養方法才能養育出快樂、健康、成功的小孩。

曾有研究針對1400萬對雙胞胎進行追蹤,發現分開長大的同卵雙胞胎比在同一個家里長大的異卵雙胞胎更相似。這讓學者總結出基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個人行為,因此共享環境不會讓家庭成員變得相似,這意味著每個孩子都需要不同的育兒方法。父母需要隨時應變,比如面對天生外向的孩子時,可安排更多戶外活動;而面對內向孩子時,安靜的空間和活動則更適合。

作者認為,若是更多父母意識到孩子的行為更多由基因決定,並接納每個孩子的不同,不執著於改變孩子,將能降低他們在育兒過程中的沉重負擔及自責感。

 

父母需要意識到每個孩子都不同,無法以一概全。Photo from MamiDaily

 

Text: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