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情緒教養】爸媽眼中的乖孩子更易被情緒困擾? 6方法幫助小孩走出情緒困境

【情緒教養】爸媽眼中的乖孩子更易被情緒困擾? 6方法幫助小孩走出情緒困境

情緒
By ashly.eng on 27 Jan 2022
Digital Editor

在大多數父母眼裡,「乖」小孩成為了教養目標,孩子越是聽話、不反抗,就越代表父母教得好。隨著孩子成長,他們逐漸能夠控制情緒以符合父母或社會的期望,但越乖就代表需要被調控的情緒越多。若是小朋友無法找到適合的情緒出口,恐將對身心發展造成嚴重後果。加拿大艾伯塔大學就曾進行研究,發現兒時沒有解決的抑鬱或憤怒情緒,將如影隨形,甚至影響20年後的生活。

乖小孩更擅於壓抑自己的內心?Photo from MamiDaily

研究:兒時負面情緒將如影隨形

一項由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馬休·約翰遜博士領軍的研究團隊,針對178名女性和163名男性進行了長達25年的情緒及壓力水平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兒時受過的負面情緒,會持久地支配他們的感情生活,直至中年,這些負面情緒有可能增加日後離婚或家庭暴力等危險。

 

什麼父母容易導致孩子情緒壓抑?

家裡的小朋友看起來很乖、很聽話,比起其他活潑的小朋友簡直太讓人省心了,怎麼可能會有壓抑情緒的問題呢?然而父母卻忽略了小朋友細膩的內心世界極容易因父母的言行而出現變化。以下幾種類型的父母更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壓抑心理:

控制型父母讓孩子不敢表達自己。Photo from MamiDaily

控制型父母:凡事必須按照父母規定行事,小朋友可能因長期無法表達自己的訴求而壓抑情緒。

完美型父母:對孩子要求太高,不許犯錯,犯錯後可能出現言語和行為的責罰。小孩可能因長期被否定而感到自卑,為了獲得父母認可,更傾向於當個完美的角色,不敢表達情緒。

暴躁型父母:情緒暴躁的父母,或是感情不好、經常爭吵的父母更容易將氣撒在孩子身上,長期處於壓抑、緊張環境的孩子更易出現心理問題。

 

暴躁型父母讓孩子感到害怕,而不敢表達情緒。Photo from MamiDaily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

東方社會之家庭更注重家庭及社會規範的尊從,如長幼尊卑分明、小孩不可鬧情緒等等,作為父母究竟要如何從大社會規範中幫助孩子表達情緒呢?

 

一、改變自身態度

要引導小孩正確表達情緒,父母首先必須檢視自己的行為或教養方式是否造成孩子心理負擔。唯有改變自己,接納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才能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減少孩子將情緒內化的行為。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發洩情緒的機會。Photo from MamiDaily

二、給予孩子發洩情緒的機會

每個人都有情緒,小朋友餓了會哭鬧、累了會發脾氣,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發洩方式,父母不應時刻制止小孩的情緒表達,反而應該協助他們辨識情緒產生的因素,再引導他們正確抒發情緒的方法。比起在孩子鬧脾氣時不問前因後果就說「不許哭」,更好的應對方法就是詢問他們「請問你為什麼不開心」?當孩子接收到父母在關心自己後,將會更願意敞開心扉和父母交流,適時排遣情緒。

比起在孩子鬧脾氣時不問前因後果就說「不許哭」,更好的應對方法就是詢問他們「請問你為什麼不開心」?Photo from MamiDaily

三、協助孩子控制情緒

小朋友或許還沒能很好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因此更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心情。比如他們會因即將要從遊樂場離開而感到悶悶不樂,父母可以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冷靜下來,並鼓勵孩子思考如何能讓自己的心情好一些,讓他們意識到情緒掌控在自己手裡,學習自我調節的能力。

 

四、適時向孩子表達情緒

親密關係的建立是雙向的,父母當然也有表達情緒的權利。若是孩子的某些行為讓父母感到難過或生氣,也需要讓孩子知道背後的原因,而非責罰孩子後獨自生悶氣。久而久之,孩子或許只會接收到「父母情緒暴躁」、「父母不好相處」等訊息,且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懷疑,凡事小心翼翼,也就更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加上孩子有極強的學習和模仿能力,耳濡目染下,也會吸收父母不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形成惡性循環。

健康的社交能培養良好的表達能力。Photo from MamiDaily

五、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健康的社交、良好的人際關係,都能讓小孩在自然的互動中接收更全面的情緒,協助發展健全的心智,培養更廣闊的人際觀。此外,和朋友交往也能培養小孩的表達能力,他們將更樂於分享自己的生活或心情。不過,豐富的社交也代表潛在的社交困擾會增加,若是父母對小孩的社交不聞不問,亦有可能無法察覺小孩面臨的困難,因此適時的關心絕對是必要的。

父母應該多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Photo from MamiDaily

六、多給予孩子情感上的回應

越是「聽話」的小孩越是在意父母的想法,凡事將父母的意見擺在前方,對父母的關愛需求會更加強烈。加上生活忙碌,父母和孩子都各有各的生活要忙,剩下的話題可能就是課業和行為管教,反而忽略了心靈上的交流。其實無論再忙,父母都應該給予孩子更多情感上的回應,以及抽出更多時間和孩子進行親子互動,關心孩子的生活,比如看場電影、玩個遊戲,或是來個小旅行,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建立起親密關係,增加交流的機會。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