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幼兒中耳炎】逾8成3歲童曾受中耳炎之苦  一文認識三大中耳炎種類成因及徵狀

【幼兒中耳炎】逾8成3歲童曾受中耳炎之苦  一文認識三大中耳炎種類成因及徵狀

健康資訊
By ashly.eng on 15 Oct 2021
Digital Editor

幼兒免疫力低,不僅容易傷風感冒,更可能會因上呼吸道感染誘發併發症,而中耳炎就是其中之一。中耳炎又分急性、慢性及積液性,常見於兒童身上的便是急性中耳炎,美國國家衛生院就指出逾8成3歲以下幼兒都曾感染中耳炎(至少一隻耳朵)。馬上通過內文來了解中耳炎的種類,以及各自的成因及徵狀!


 

兒童進行中耳炎檢查Photo from MamiDaily


什麼是中耳炎?

耳朵結構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中耳負責連接外耳及內耳,是位於耳膜後面充滿空氣的空間,亦是產生聽覺的重要結構。中耳因為與鼻咽相通,所以很容易受上呼吸道的健康狀況影響,加上鄰近腦部及頸部組織,更容易引發併發症。

中耳炎(Otitis Media ,簡稱OM)便是指中耳腔因細菌感染而引發的炎性反應,而感染則大多由感冒、喉嚨痛等病徵引起。其實任何人士都有機會患上中耳炎,不過兒童感染的機率就要比成人來得高,尤其好發於6個月至6歲兒童身上。據美國國家衛生院指出,接近8成3歲以下兒童都曾感染中耳炎。

 

中耳炎種類

中耳炎可分為三大種類,即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以及積液性中耳炎,而不同種類的中耳炎都會有不同的成因及徵狀。

幼兒因為耳朵疼痛或耳塞而拉扯耳朵,可能是中耳炎的徵狀。Photo from MamiDaily

 


急性中耳炎(AOM)

急性中耳炎是最常見的耳部感染,以兒童患者佔多數。小朋友的免疫系統未完善,加上連接中耳及鼻咽的耳咽管較短,因此當患有呼吸道感染時,病毒或細菌容易從鼻咽進入到中耳,引發感染。

較常見引發中耳感染的細菌有: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嗜血流行性感冒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卡他莫拉式菌(Moraxella catarrhalis)。其他細菌則包括甲型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i)、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

患者一旦患上急性中耳炎,可能會突然發燒,加上耳朵內部劇烈疼痛(耳痛)及耳塞,也有可能會引發頭痛、聽力下降,一旦耳膜破裂還會有膿液流出外耳道。父母可多留意小朋友是否有拉扯耳朵、聽不清楚(或是沒有回應)、沒有胃口(咀嚼可能導致耳痛加劇)等表現。

急性中耳炎患者一般需要服用抗生素及抗敏藥物等來消除感染。不過即使中耳炎炎症消退,膿液仍可在中耳積聚,進而影響聽力,不過情況一般會在四至六星期內恢復。

 


慢性中耳炎(COME)

當耳膜因為急性中耳炎或其他因素導致穿破,便可能反覆引起細菌感染,導致中耳長期發炎,常有積液流出,也會影響患者的聽力,導致聽力下降。當急性中耳炎引發流膿時,醫護人員一般會配發抗生素及耳藥水以控制發炎,若是配合治療,一般可以痊癒。若耳膜無法自行癒合,導致發炎情況反覆, 患者可在耳膜無發炎徵狀後進行耳膜修補術,修復穿破了的耳膜。

當患有呼吸道感染時,病毒或細菌容易從鼻咽進入到中耳,引發中耳炎。Photo from MamiDaily

 


積液性中耳炎(OME)

沒有急性發炎、沒有疼痛也有可能是中耳炎嗎?其實中耳可以在沒有發炎徵狀的情況下積聚液體,輕症患者或許會有耳漲或耳塞的感覺,這類情況一般無需治療,只要耳咽管暢通,積液便會慢慢消退。不過一旦徵狀持續,則有可能導致輕度至中度的聽力受損,嚴重者還會造成耳膜及耳骨結構永久損傷。

積液性中耳炎好發於2至6歲兒童身上,有敏感、弱聽、鼻塞、打鼻鼾,或是扁桃腺發炎及急性中耳炎病史的兒童,都會有較高機會患上積液性中耳炎。

積液性中耳炎好發於2至6歲兒童身上,有敏感、弱聽、鼻塞、打鼻鼾,或是扁桃腺發炎及急性中耳炎病史的兒童,都會有較高機會患上中耳積液。Photo from MamiDaily

 


中耳炎的預防及治療

除了傷風感冒可能誘發急性中耳炎,吸入二手煙或是空氣污染等衛生問題都有可能引發中耳炎,因此若想預防中耳炎,便要從減低相關的感染風險開始做起。預防及避免中耳炎再次復發的方法包括:

  • 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減低中耳炎風險;
  • 避免讓兒童吸入二手煙;
  • 在嬰兒成長的首6個月餵哺母乳;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經常洗手、勿輕易觸碰口鼻);
  • 保持家居清潔、避免到衛生環境差的場所;
  • 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並覆診完成治療療程,預防復發;
  • 耳朵發炎時應避免游泳或潛水。

具有過敏性體質,或是有敏性鼻炎、鼻竇炎及有中耳炎病史的小朋友更應該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感冒引發病症。另外,先天性顱顏異常、先天性代謝疾病、先天性聽障、溝通障礙、發展遲緩的兒童,都是好發中耳炎的高危險群,也必須更積極治療與追蹤。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若家長發現小朋友有耳疾或是弱聽徵兆,應儘快請教醫護人員。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資料來源:衛生署、台大醫院、仁安醫院、美國國家衛生院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