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大年初一催生出世 政府醫院頭等病房 催生詳盡記錄】

【大年初一催生出世 政府醫院頭等病房 催生詳盡記錄】

爸媽分享
By Ms Leely and Pbear on 21 Feb 2018

其實Ms Leely預產期是年廿八,但是過了40週我的小寶寶Pbear 還沒有出來的意思!當天去複診,醫生問我想不想催生,我當然想自然作動和自然分娩。當時我和老公商量後決定多等幾天,如果在新年前還沒有作動,就在年三十晚入醫院催生吧!回家後我每天回家做運動,跑樓梯、行公園、每次至少30分鐘,但是最後都沒有作動,所以年三十晚就進了醫院!

年三十晚一早, 我和老公準備去醫院,我住的是政府醫院頭等病房,有自己的獨立廁所,一個小客廳和自己的書枱衣櫃,房間很大,應該可以放三四枱麻雀,二十幾人進來也沒問題!順便講一下,其實政府醫院也有獨立單人頭等病房和雙人二等病房,當然收費也跟私家醫院一樣,每項收費!但如果住三人的特別病房,價錢會相對便宜很多,大概$2000一晚,但要記住呀,三人住的特別病房會有其他病人,不一定只是產婦住在一起!

Snapseed

吃過早餐後,9:30 我的主診醫生和護士就來給我講述一下催生的風險和程序,因為催生和做手術一樣會存在風險,媽媽要自行考慮清楚!首先醫生幫我檢查子宮頸是否成熟,之前檢查子宮頸還未成熟,今次也一樣,所以要塞藥,目的是為了軟化子宮頸,軟化後子宮頸才能開,當它變得軟和薄才能生BB。之後護士幫我接駁胎心機,每次感覺到鎮痛就按一下手掣,幫助醫生監察鎮痛頻率。

到了下午我的肚還沒痛所以就抓緊時間,和老公佈置一下房間!把房間佈置得漂亮心情也輕鬆很多,等了又等,大概到了黃昏,便開始見紅,應該是子宮頸開始變軟,我快快爬上床休息一下,雖然老公一直在身邊,但仍然心情緊張,輾轉反側也不能入睡,唯有開着喇叭聽歌和看着電視放鬆一下!

Snapseed 3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當天, 醫生8:00 就來巡訪,雖然我只是小小見紅,但子宮頸已經開始成熟,可以去產房準備打催生針和生BB了!真的超級緊張和興奮,我趕緊去沖涼,因為真不知道生完BB 我會過多久後才能真正洗白白(當時估計應該捱不過三天)。大概10點鐘我便下去產房待產,年初一應該是大吉日,大早產房就有6位準爸爸在等待,老公和我被安排在獨立產房,醫生再檢查多次後開始催生,今次是以打點滴形式注入藥物到體內刺激子宮,藥物會令到荷爾蒙增加,鎮痛次數也會增加,然後子宮頸開到10度後媽媽就可以生BB。有護士跟我說,有些媽媽生了20幾個鐘也生不出來最後要開刀,所以一定要聽醫護人員指示,不要自亂陣腳,放鬆呼吸。

IMG_8849

一開始我覺得不太痛,下午12:00醫生再check 原來已經開了一度,然後便幫我人工穿水。有護士問我是否要打無痛分娩,但是我覺得應可以忍受,所以不打了,沒想到穿水後陣痛次數增加,我立刻要求吸氣舒緩痛楚,也聽到其他產房嘅媽媽痛到大叫大喊,老公都捉住我隻手話我做得非常好!

去到下午3點幾越來越痛,我已經開了三度,老公去了買吃的,醫生和護士都不在身邊,有好幾次我太用力吸氣,令到我非常頭暈,差點覺得自己要升天了!老公一回來,我立刻要求要打無痛分娩,可是護士同我講外面有個產婦很緊急,所有醫生,護士和麻醉師都過去幫忙了,暫時沒有人可以幫我打針,但係我已經痛到死去活來(老公話從來未見過我個口可以張開得這麼大,這就表示我真的很痛)不知道什麼時候終於有麻醉師來幫我打針了,之後開始感覺到下半身放鬆了一點!我又餓又攰,但只可以飲少少奶補充體力,如果食得太多會容易嘔,仲有其實當時已經沒有心情吃東西!

IMG_8848

黃昏6點鐘,當醫生再來檢查嘅時候,原來已經開了7度!醫生說這個時候會減少麻醉藥,等我可以感覺到鎮痛,幫助之後用力推BB出來!等多一個鐘,已經開了9度了,醫生叫我開始試著用力,每一次我都聽住醫生指示吸氣呼氣,所有醫生護士都話我做得非常好,老公幫忙打氣按摩,最後用了20分鐘就把Pbear 生了出來!那一刻十分感動,Pbear重7磅非常健康護士第一時間把他抱到我身邊餵奶,到醫生幫我縫針,已經不覺得痛了,只是非常攰!就這樣Pbear 在大年初一出世了!

Snapseed 2

其實生BB沒有我想像那麼恐怖,催生也沒有我想像那麼痛,因為當你見到BB的時候所有喜悅都蓋過了之前的痛。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

Snapseed 4

Text & Photos : Ms Leely and Pbear

【誠徵Bloggers!】想分享你的懷孕及育兒日常?請將投稿連同約40字個人簡介和近照一張,電郵到: [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幫你開設個人專欄,文章經編輯部潤飾後更有機會刊登在FB專頁,快點踴躍投稿吧!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